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历史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同步练习1(北师大版八上)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围绕甲午中日战争展开,包含了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条约等内容。题目设计从基础知识到综合分析,涵盖了自主学习、基础巩固和创新升华三个部分。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关键事件、重要人物及其影响,并能够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所涉及的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是晚清时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军事实力的不足,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包括割地赔款、民族危机加剧等。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自主学习

1. 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因为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历史上称为 。

2.1894年9月。在 海域。日本舰队突然进攻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壮烈牺牲。

3. 年, 代表清政府与日本首相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其中把山东作为势力范围的是 。

5.改错:

(1)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基础巩固

6.19世纪末期,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7.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是在 ( )

A.平壤战役后 B.牙山海战后

C.黄海海战后 D.辽东之战后

8.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在1 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0.在山东的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②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③邓世昌为国捐躯 ④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⑤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1.《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条款是 (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2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2.“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一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B.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C.日本的殖民统治

D.法国的殖民统治

13.甲午中日战争后,迫使日本“还辽”的三国不包括 (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法国

14.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而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青岛的胶州湾举行。但是在110年前,胶州湾里却游弋着外国人的军舰,你觉得这些军舰属于 (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16.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 )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更多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纷纷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7.下列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的是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瑗珲条约》

18.“太后不识国事险,危亡犹筹万寿典。挪用军费修颐和,此战岂能不失败。”诗中“此战”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9世纪末,一位诗人曾赋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的创作背景是 ( )

A.洋务运动破产

B.《马关条约》签订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公车上书失败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功,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1895年,京师城门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孝钦皇太后”指谁?甲午年指哪一年?这段话描述了什么事情?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分别指何事?

(3)你认为“三军败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割地求和”这件事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创新升华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材料二 在日本马关,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对李鸿章冷嘲热讽,说你们“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将相。”李鸿章忙厚颜以对:“天无度,地无量,这才是,帝王将相。”

材料三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呜锣罢市,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请完成:

(1)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指什么?

(2)李鸿章本是清朝要员,透过材料二,你看出了他怎样的嘴脸?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导致李鸿章如此行径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一、二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台湾人民怎样的心声?

22.对比中英《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答案

自主学习

1.1894 甲午中日战争 2.黄海大东沟邓世昌

3.1895李鸿章伊藤博文

4.德国

5.(1)黄海海战改为威海卫之战。

(2)北京改为马关。

基础巩固

6.D解析:A项是英国发动的;B项是英法侵略者联合发动的;C项是法国发动的。

7.C解析: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主力尚存,但是李鸿章严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坐守威海卫,不准出海。·这样,日本海军就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

8.C解析:此题是对《马关条约》影响的考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而选C项。

9.D解析:根据诗中的“东沟海战”“致远”可知,诗中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场面。

10.B解析:应该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内容,排除①。

11.D解析: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故而选D项。

12.C解析:结合材料内容可知,主体内容是台湾被日本割占,因此“酷炎的夏日”指日本的殖民统治。

13.A 解析: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了俄国侵略东北,于是它联合德法出面干涉,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14.C解析:A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D项是《辛丑条约》的主要影响。

15.C解析:1lO年前是1898年,1897年德国派军舰占领了胶州湾,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变为它的势力范围。

16.D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与此相适应,其侵华方式由过去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

本输出为主,正确答案为D项。

17.B解析:《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仅在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一带;《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经从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地区;《北京条约》中只开放天津一处;《瑷珲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故B项符合题意。

18.C解析:题干描述的情景是慈禧太后挪用北洋舰队的军费筹办生目庆典,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此战”应是指甲午中日战争。

19.B解析:依据题意分析,诗中的内容针对的是日本割占台湾,据此判断此诗创作于《马关条约》签订后。

20.参考答案:(1)“孝钦皇太后”指慈禧太后。甲午年指1894年。这段话描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之际,慈禧太后却耗费大量白银为自己过生日。

(2)“三军败绩”指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割地求和”指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解析:此题是对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相关内容的考查,主要涉及清政府失败的主观原因以及《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要求能通过慈禧庆寿这一现象看到甲午战败的本质原因,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

创新升华

21.(1)《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台湾岛给日本。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或忙着为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庆典)。

(2)看出了李鸿章卑躬屈膝,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一幅卖国的、狼狈的奴才嘴脸。

原因:清朝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腐败,不认真进行备战;战时对日一味妥协,指挥失误;清军内部不能协调一致,战时极力避战自保;只依靠清军作战,没有组织群众抵抗;清朝经济、军事的落后;李鸿章的保船避战政策,贻误了战机。造成了北洋舰队的被动挨

打等。

(3)使帝国主义更加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软弱可欺,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电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发起不屈不挠的“反割台”斗争。

22.参考答案:中英《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给中国造成巨大影响的不平等条约。首先在赔款方面,由2lOO万银元增至白银2亿两,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其次,是在通商口岸的增加上,使得外国侵略势力渗入到中国内地;再次是在割地上,《南京条约》只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则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更加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最后,更为重要的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得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

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解析:此题是对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考查,重在通过对两者的对比,明白《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315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