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历史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同步练习2(北师大版八上)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围绕甲午中日战争的基础知识进行设计,内容涵盖了战争的时间、重要战役(如黄海大战)、关键人物(如邓世昌)、战后条约(如《马关条约》)等。试卷还涉及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例如探讨战争失败的原因、日本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台湾人民的抗争精神。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能掌握历史事实,还能深入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意义。

所涉及的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过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揭示了清朝统治的腐朽、近代化军事建设的不足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基础知识巩固

1.农历甲午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 )

A.1840年B.1856年C.1894年D.1900年

2.在黄海大战中,清军致远舰在身受重创的情况下,仍力战日舰的 ( )

A.吉野号 B.仓贺号

C.千岛号 D.金刚号

3.在甲午战争中,指挥致远舰冲向日舰,壮烈牺牲的清军将领是 ( )

A.丁汝昌B.李鸿章C.左宗棠D.邓世昌

4.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的中国近代海军是 ( )

A.广东水师B.北洋水师C.南洋水师D.福建水师

5.甲午中日黄海海战的结局是 ( )

A.双方都遭到沉重打击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日本舰队丧失主力 D.北洋舰队丧失主力

6.允许外国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7.《马关条约》中,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是 ( )

A.台湾 B.东北 C.新疆D.香港

8.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梯级能力提升

易错题

9.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制定了称霸世界的计划。其中最重要的两步是侵占 ( )

①朝鲜②整个中国③台湾④东南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武器落后

B.日军战斗力强大

C.清朝部分官兵贪生怕死

D.清朝统治腐朽

11.《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条款是 (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2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13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2.《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 ( )

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使列强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地区深入内地

C.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

创新题

13.“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知识,下列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4.大家如果去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旅游过,就一定参观了岛上的“甲午海战纪念馆”。在馆内你肯定看到了 ( )

①邓世昌血战黄海的情景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③日军屠杀旅顺居民的惨景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情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下面是小刚在参加学校的知识竞赛中遇到的一道题: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探究题

16.“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给一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 (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B.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C.日本的殖民统治

D.法国的殖民统治

17.1895年,有人写了这样的话: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个史实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开放题

18.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署屈辱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听闻此消息后,台湾人民表示:

“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请你就此写一篇简要报道,歌颂台湾人民的斗争精神,表达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从而树立反“台独”的立场。

综合应用拔高

19.北洋舰队是清政府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而创立的一支近代海军,但它并没有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厄运。这说明 ( )

A.北洋舰队战斗力不强大

B.西方先进技术用处不大

C.日本的海军比北洋舰队更强大

D.仅靠先进技术挽救不了民族危机

20.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1.《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四川盆地的是 ( )

A.沙市 B.重庆 C.苏州 D.杭州

22.阅读下列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然而小明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却发现,战争前,胜负的筹码并非倾斜于日方:

材料一: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全国可以动用的陆军,包括后备兵员在内,不过22万人,在战争中实际出征兵力最高时达17万人,日本陆军配备的野战炮不过300门:而清政府可调动的军队约35万人,大部分配备德国的克虏伯炮。日本海军当时有军舰28艘,总排水量约5.7万吨,主力舰最大不过4000多吨;清政府则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个水师,共有军舰82艘,水雷艇25只,总排水量约8.5万吨。其中北洋水师有军舰22艘,排水量4.1万吨,镇远、定远两主力舰均为7350吨,号称东洋第一舰。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日本并不占优势。

材料二:在战略上,日本陆军孤军远征,后援难继。平壤战役,日军攻城兵力不及清军守城兵力,且补给困难,只有维持两天的粮食。若清军坚守两天以上,日军势必全线溃退。战争进入中国辽东后,日本倾国出兵,本土空虚,实犯兵家之忌。

请回答: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是否有取胜的可能?理由是什么?

(2)中国为什么会在这场战争中惨遭失败?

中考同步挑战

23.(2006年,江苏徐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联是为哀悼下图中的清军将领而写的,这位将领是 ( )

A.邓世昌 B.林则徐C.关天培D.左宝贵

24.(2006年,湖南岳阳)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内机器轰鸣。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

25.(2006年,湖南岳阳预测)《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的特权

答案: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315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