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历史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1(北师大版八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小学高年级或初中低年级学生设计的,主要考察关于“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知识。试卷包括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旨在通过多角度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及其深远影响。试题不仅覆盖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还涉及了相关人物、歌曲及文化作品等内容。

所涉及的知识点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篇章,通过多个关键战役、事件、人物以及文化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抗争与不屈精神。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综合测试

(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找一找(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它找出来,每题3分,共60分,请试着在20分钟之内完成):

1、日本对于中国东北的侵略,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当时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是

A、张学良 B、杨虎城 C、张作霖 D、蒋介石

3、“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何地

A、华中 B、华南 C、华北 D、东北

4、当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的《松花江上》,它写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 D、八一三事变后

5、面对西安事变,下列各派反应正确的是

A、国民党同仇敌忾,一致要求严惩张、杨;

B、在宋美龄等人的努力下,国民党内决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中国共产党决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D、中国共产党内部一致要求处死蒋介石,为长征途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报仇。

6、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八一宣言的发表 B、瓦窑堡会议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一二九运动

7、《义勇军进行曲》的是谁作曲

A、田汉 B、冼星海 C、聂耳 D、光未然

8、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兴起于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八事变

9、抗日战争中,南京沦陷的时间是

A、1937年7月 B、1937年12月 C、1938年春 D、1940年8月

10、南京大屠杀屠杀的对象是

A、共产党 B、国民党 C、平民和被俘士兵 D、外国侨民

11、1938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拼死抵抗,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该战役的领导人是

A、蒋介石 B、张学良 C、李宗仁 D、彭德怀

12、台儿庄战役发生于

A、淞沪会战中 B、太原会战中 C、徐州会战中 D、武汉会战中

13、百团大战采取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A、大规模阵地战 B、游击战 C、运动战 D、破袭战

14、参加百团大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

A、国民政府军队 B、国共联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15、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抗战中多次举办画展为抗战筹款,充分显示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最擅长于画的是

A、虾 B、牛 C、仕女画 D、马

16、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振兴民族工业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是

A、张謇 B、冼星海 C、徐悲鸿 D、侯德榜

17、 年4月,中共七大在陕西 召开。

A、1944 西安 B、1944 延安 C、1945 西安 D、1945 延安

18、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就抗战胜利后中国走怎样的道路进行了探索,他作了一个政治报告,这个报告的名字是

A、《论持久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联合政府》 D、《井冈山的革命斗争》

19、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党的一大上 B、遵义会议上 C、中共七大上 D、中共八大上

20、体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的抗日战争打了多少年?

A、三年 B、五年 C、六年 D、八年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请试着在10分钟之内完成)

1、阅读材料: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回答:

①这首歌的原名是什么?

②它的词作者、曲作者分别是谁?

③这首词的创造背景是怎样的?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

④为“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该做些什么?

2、阅读材料:

一个17岁的男孩讲述这样一件事。(上月)14日大约有一万多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城,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入江里,有一些被堆起来焚烧,而有三个人侥幸逃脱了。这男孩估计这一万人中大约有6000人是被俘的军人,而4000人则是平民。

——《罗伯特·威尔逊日记》

回答:

①你知道该日记记载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吗?

②对于这一事件,你有何感想?

③它的发生地有六朝古都之称。你知道是拿六个朝代吗?

三、问答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次战争像抗日战争这么惨烈,也没有哪次战争对中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取得了这次伟大战争的胜利。请你结合课本上的史实思考:为什么屡战屡败的中国人民能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它的胜利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2、有人说“中国近代有两个时期面临危亡的关头”。你同意这两句吗?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面临哪两个“危亡关头”?你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得到缓解的?给你怎样的启示?

[探索训练(C)]

1、阅读材料: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 这是九一八事变后流行于各地的一首民间小调,结合书本和课外的知识,回答:

①这一小调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政府怎样的行径?

②这一事件对中国,对日本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③后来,日本为了掩盖它的罪行,在东北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结果如何?

2、抗日战争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持久战,它整整持续了八年,如果再加上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六年的局部抗战,则它更长达十四年,请你结合课本内容,分别以日本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反侵略为线,将九一八事变之后的抗战史梳理一遍。

3、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个国家对中国的影响超过日本,甲午中日战争的痛还未散去,九一八的警报又已传来,至卢沟桥的一声炮响,战争的阴云不时笼罩在中国的上空,笼罩在中国人的心田。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之势,中华民族的儿女进行了不屈的抗争,请你结合史实各举一例说明中华儿女在这三个阶段进行了怎样英勇的抗争。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中国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吗?请通过你的努力,在课外书籍中找一下中国的抗日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请你以“我眼中的抗日战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提示:你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比如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进程、日军的暴行、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战争的启示等来阐述你的感受、心情、想法,试着把它投到校报上,让更多的同学来了解这场战争。

[单元综合测试]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找一找

1、A 2、A 3、C 4、A 5、C 6、C 7、C 8、C 9、B 10、C

11、C 12、C 13、D 14、C 15、D 16、D 17、D 18、C 19、C 20、D

二、材料解析题

1、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聂耳曲,田汉词

③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各界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是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从自身出发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④通过我们的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为强大而不可侵犯。

2、①南京大屠杀

②日本人的残暴

③东吴、东晋、宋、齐、粱、陈

三、问答题

1、原因:(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以国共为首的中国各阶层人民的英勇抗战;

(2)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日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失道寡助;

(3)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援助;

(4)日本是小国,人少,资源少,无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持久战。

影响: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2、同意。其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发起义和团等反抗运动,使帝国主义者认识到瓜分实为下策。其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携手团结一致,建立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

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只有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振兴中华,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探索训练(C)]

1、①日本反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而国民党却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沦亡。

②增长了日本的实力,助长了它的侵略气焰;使中国丧失了资源丰富的东北三省,暴露了国民党懦弱的一面。

③扶植溥仪建立了伪满州国,到1945年日本失败时覆亡。

2、日本的侵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1937年,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1937年12月,日本攻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1937年,日本进攻徐州,之后日本又通过一系列扩张,侵占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

中华民族的反侵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进行了自发的反抗;当日本的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时,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聂耳作《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的抗战开始。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掀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赴国难;在徐州,国民党李宗仁组织台儿庄战役,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在华北,共产党彭德怀组织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民族危机中,冼星海和徐悲鸿用他们各自的作品鼓舞国人抗战,而侯德榜则通过发明联合制碱法,振兴民族工业来做出自己的贡献;抗战胜利即将到来的时,中共又召开七大,制定抗战时期的党的政治路线,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1945年8月,在美苏打击日本的同时,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队伍,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最终,中国取得伟大的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率致远舰撞向敌舰,最终中鱼雷壮烈牺牲,体现了清朝官兵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自发的组织抗战,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在徐州台儿庄拼死抵抗,歼灭日军一万多人,体现中华民族的顽强斗志。

4、苏德战场:由于中国战场的顽强抗战,牵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使苏联避免了遭受德日东西夹击的困境,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德作战,并最终扭转了苏德战场的不利局势,取得最后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由于日军陆军三分之二的兵力陷在中国战场,日军无力抽调更多的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压力,使它得以最终的胜利。

北非战场: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使缅甸陷入困境的盟军得以喘息之机,并得以将空军调往北非,支援北非盟军作战,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

5、教师可从文章的主题是否明确,文章的内容是否紧扣文题,文章反映的思想是否积极向上,文章的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楚等方面酌情给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326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