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评价
(时间:60分钟满分:l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加分)
1.下列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军队不断抵抗
B.日军炮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
C.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这次事件
D.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 ( )
A.不予抵抗 B.奋起抵抗
C.向日本投降 D.坚守东北,寸土不让
3.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
A.蒋介石政府是日本侵华的工具
B.日本侵华战争没有危及蒋介石的利益
C.蒋介石无力抵抗日本
D.蒋介石为了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4.《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出来后,迅速响彻神州大地
的原因是 ( )
A.名人创作
B.歌曲优美,适合传唱
C.政府积极推广
D.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的原因是 ( )
A.两人与蒋介石有仇
B.两人想取而代之
C.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坏人的挑拨
6.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的关系是 ( )
A.进行第二次合作
B.没有变化
C.继续内战
D.停战了,但不合作
7.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B.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C.张学良的爱国情操
D.中共高瞻远瞩
8.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最终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其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保持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B.宋美龄等人力劝蒋介石妥协
C.中共的教育
D.认识到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9.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 )
A.日本扩大侵华 B.美日争夺激烈
C.抗日运动高潮的出现D.国共分裂对峙
10.到西安临潼旅游,导游总是忘不了介绍游人参观兵谏亭。你知道“兵谏亭”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吗 ( )
A.四一二政变 B.七一五政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1.全国性抗El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的抗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后中国守军的抗战
D.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
12.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军队的做法是 ( )
A.全线撤退 B.奋起抵抗
C.向日军投降 D.与共产党军队合作
13.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自己的名字受辱,因30万同胞在此遇难而充满恨意,它就是 ( )
A.北京 B.南京 C.天津 D.上海
14.指挥徐州会战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 ( )
A.李宗仁B.冯玉祥 C.蒋介石D.彭德怀
15.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对日作战行动的人物是 ( )
A.彭德怀B.陈毅 C.林彪 D.朱德
16.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 )
A.侵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
B.日本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17.“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是党的哪一次会议的政治路线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8.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 ( )
①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
③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④蒋介石命令他的军队“积极推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是 ( )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20.下列史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勇抗强敌的是 (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二、诊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21.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东北军十几万人奉命撤到关内,所以日军很快占领沈阳城。 ( )
理由:
22.为了改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 )
理由:
23.红军的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作出的让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诚意。 ( )
理由:
24.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战役,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 )
理由:
2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弱国打败强国的典范,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是极大的鼓舞。 ( )
理由:
三、识图题(9分)
2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各是什么图?
(2)试比较图一、图二战役的战略措施有什么
不同?
四、材料解析题(27题10分,28题11分,共2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
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
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
为奴隶亦不可得。”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蒋介石针对什么历史事件给张学良发的密电?该密电的直接恶果是什么?
(2)材料二能否说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为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蒋介石的这种指导思想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4)学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后,你有何感想?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百年积弱叹华夏,八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材料二:
请回答:
(I)上述材料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
(2)大会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鲜明地确立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集体。请具体说明。
(3)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你能说一说诗中提到的“百年积弱”和“八载干戈”分别指的是什么吗?
(5)你还知道中共中央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哪些重大会议?
五、简答题(10分)
29.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进行过两次合作,建立了两次统一战线,请你指出这两次统一战线的名称、两次统一战线的主要成果分别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想?
六、活动与探究(10分)
30.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良好的交往关系。但近一百多年以来,由于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膨胀,由其控制的军队曾有两次较大规模地入侵中国,试列举这两次战争的名称及结果。两次战争对中国社会各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