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历史

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单元测试解析版)

试卷简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填空题1.陆、海、空军的建设(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2)19

所涉及的知识点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

填空题

1.陆、海、空军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 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 。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

(4)人民空军是在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面临 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了辉煌战绩。

(5)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 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 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6) 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答案】 华东军区海军 导弹驱逐舰 核潜艇 辽宁舰 陆军 抗美援朝 国产化 歼-5 改革开放

【解析】①:根据所学钢铁长城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②、③:根据所学钢铁长城知识可知,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④:根据所学钢铁长城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⑤、⑥:根据所学钢铁长城知识可知,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3000多架。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300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

⑦、⑧:根据所学钢铁长城知识可知,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⑨:根据所学钢铁长城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导弹部队的发展

(1) 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 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答案】 1966 核反击 火箭军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故答案为:1966 ;核反击;火箭军。

3.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 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 大战区,即 、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 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 、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 、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 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 古田 五 东部战区 五 火箭军 军委管总 现代化

【解析】①:根据所学新时代强军之路知识可知,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②、③:根据所学新时代强军之路知识可知,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④、⑤:根据所学新时代强军之路知识可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⑥、⑦:根据所学新时代强军之路知识可知,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外交政策。

(2)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 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 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 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

(6)1954年, 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7)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答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 苏联 敌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 和平共处 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①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故①填写独立自主的和平。

②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故②填写苏联。

③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故③填写敌视。

④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故④填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⑤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⑤填写互相尊重主权。

⑥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⑥填写和平共处。

⑦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故⑦填写周恩来。

⑧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填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

(2)“ ”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答案】 1955 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求同存异”的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6.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联合国成立于 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 代表中国。

(2)1971年10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 1945 国民政府 26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7.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 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 、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原因:随着中国 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 年, 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中美正式建交: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答案】 敌视 封锁禁运 国际地位 基辛格 尼克松 1979 台湾 田中角荣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中美建交:①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②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原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8.全方位外交

(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 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 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 的关系。

(3)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 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 。

(4)中国积极拓展 ,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的 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答案】【小题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周边国家 欧盟国家 共商共建共享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边外交 全方位 亚太经合组织 国际地位 【小题2】

【分析】【小题1】①:根据所学全方位外交的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小题2】②③:根据所学全方位外交的知识可知,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小题3】④⑤:根据所学全方位外交的知识可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小题4】⑥:根据所学全方位外交的知识可知,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小题5】⑦⑧:根据所学全方位外交的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小题6】⑨:根据所学全方位外交的知识可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选择题

1.2021年4月23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动并登上舰艇视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东海舰队 B.海军航空兵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部队。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而不是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海军航空兵,排除ABC项。故选D项。    

2.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分析下列一组图片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人民解放军军种日益完备 B.人民解放军装备渐趋先进

C.人民解放军指挥更加成熟 D.人民解放军作战愈加勇敢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人民解放军军种日益完备,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我国军种的完善,与人民解放军装备渐趋先进、人民解放军指挥更加成熟、人民解放军作战愈加勇敢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3.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习近平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从会议中看到,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重在(   )

A.加快军备建设 B.学习打仗本领

C.加强政治工作 D.掌握科学技术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可知,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是我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加强政治工作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关键,C项正确;加快军备建设、学习打仗本领、掌握科学技术也都可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4.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属于新形势下强军措施的有(   )

①成立东、南、西、北和中部五大战区

②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③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

④建立陆、海、空、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主席郑重宣告:“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D项。

5.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华东军区海军”“辽宁舰”“火箭军”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改革开放 D.国防建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华东军区海军”、“辽宁舰”、“火箭军”和所学知识可知,资料中有海军、舰艇、火箭军等,说明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国防建设,D项正确;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抗美援朝是出兵朝鲜,保家卫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收集部分图片资料做一期黑板报。据如下图判断,本期黑板报标题可以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地空导弹部队在

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演习中进行实弹发射

A.祖国统一两岸互通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和平外交独立自主 D.社会生活便捷文明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辽宁舰”“歼-20战机”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我国近年来列装的高精尖武器装备,反映了我国科技强军取得的成果,因此标题可用“科技强军,钢铁长城”,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国防建设成就,与两岸互通,和平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关联性不强,排除ACD项。故选B项。

7.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交系。这段话体现了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友好往来 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C.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D.搁置争议求同存异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交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项正确;和平共处、团结合作等属于外交原则,排除AC项;“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从而促进会议取得成功,排除D项。故选B项。

8.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适用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无论是政治关系还是经济关系。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具有(   )

A.开放性 B.创新性 C.科学性 D.包容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包容性指的是对不同事物或思想的接纳和融合。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适用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无论是政治关系还是经济关系,这正好体现了其广泛的包容性,D项正确;开放性通常指的是对外界事物或思想的接纳程度。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不同思想和文化的接纳,但题目更强调的是其适用范围,而非开放性,排除A项;创新性主要指的是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虽然是一种重要的国际交往原则,但它并不是新创的,因此不符合创新性的定义,排除B项;科学性强调的是事物或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题目并没有特别强调其科学准确性,排除C项。故选D项。

9.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其中使用频率出现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可知1953年“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迅速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没有联系,排除B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没有联系,排除C项;新时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与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与‘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图”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就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规范之一;到20世纪70年代,更成为联合国倡导的一项基本国际关系原则。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传承法家以法治国理念 B.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

C.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D.有益于亚非拉民族解放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就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规范之一;到20世纪70年代,更成为联合国倡导的一项基本国际关系原则。”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处理国际关系不是治理国家,排除A项;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国际关系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亚非拉民族解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1955年,周恩来在某个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

A.朝鲜停战谈判到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中非合作论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可知,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场景,C项正确;朝鲜停战谈判是在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3年11月29日,中方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提出推动全面停火止战、切实保护平民、确保人道主义救援、加大外交斡旋、通过落实“两国方案”寻求政治解决等五方面建议。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对国际规则拥有决定权力

C.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方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提出推动全面停火止战、切实保护平民、确保人道主义救援、加大外交斡旋、通过落实“两国方案”寻求政治解决等五方面建议”可知,针对巴以冲突,中国提倡停火止战、寻求政治解决建议等,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立场,D项正确;中方对巴以冲突提出建议,不能说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用,排除A项;对国际规则拥有决定权力,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提出建议不能说明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排除C项。故选D项。

13.某校历史小组开展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史实与材料对应正确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的标语

B.中国重返联合国——第26届联合国大会相关提案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东欧剧变的中文报道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APEC峰会会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来的,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召开,排除A项;中美正式建交时间是1979年,东欧剧变是从1989年开始的,排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成立的,APEC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4.基辛格曾说,美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动机是为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给美国人民展现一幅和平前景。当时的中国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也在寻求回旋空间。据此,基辛格认为(   )

A.中美在合作中仍存在着分歧

B.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C.冷战不利于美国的长远发展

D.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双方的利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打开中国大门的动机是为了走出越南战争的阵痛和冷战的不祥阴影,给美国人民展现一幅和平前景。当时的中国为了抵御来自莫斯科的进攻威胁,也在寻求回旋空间”可知,基辛格认为,改善中美关系对两国都有利,即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双方利益,D项正确;中美在合作中仍存在着分歧,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阐述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未体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排除B项;材料的确提及了冷战的因素,但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5.田中角荣认为,如果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说明(   )

A.中、美、甘三国是世界格局的决策者 B.中日建交推动中美邦交正常化

C.北约的势力已经扩展到远东地区 D.中日建交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可知,田中角荣认为中日建交有利于构建世界和平与稳定,D项正确。中、美、甘三国是世界格局的决策者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中日建交推动中美邦交正常化说法错误,是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中日建交,排除B项;北约的势力已经扩展到远东地区与史实不符,北约的势力有扩展到远东地区的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

16.我国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和国际事务中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下列属于我国为此举办的国际会议是(   )

A.古田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D项正确;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但不属于国际会议,排除A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的亚非会议,但不是我国举办,排除B项;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不属于国际会议,排除C项。故选D项。

17.1973—1977年,中国累计接受留学生2066名,其中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留学生比例明显上升。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的《学中国话》也于1976年开办。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中国(   )

A.与美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B.外交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C.注重发展对外汉语教育 D.推进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973—1977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留学生比例明显上升”,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事业新发展阶段,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这些外交成就使中国外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B项正确;中美两国的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1973—1977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留学生比例明显上升”,体现是外交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因为我国注重发展对外汉语教育,排除C项;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下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①,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答案】C

【解析】据图片可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这刺激了其他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排除A项;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不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9.下面系列图中,图一漫画左侧英文含义是“中美关系简史”,画中牛仔代表美国,龙代表中国。以下对此组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图一中美处于敌对期,这一时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使得中美两国关系僵化

②图二改善关系成为中美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③图三中美交往加深,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中美主宰了世界

④图四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外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受到日本和西欧的挑战,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影响力扩大,中苏关系恶化,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改善关系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②符合题意,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直仇视中国,后因国际利益关系,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图四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中美处于敌对期,是中美国家利益决定的,朝鲜战争结束1953年,①说法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中美主宰了世界”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日成功举办,“天下大同,世界一家”的办会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得到完美呈现。与这一办会理念相一致的是(   )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日成功举办,‘天下大同,世界一家'的办会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得到完美呈现。”可知,材料反映出中国积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一边倒”的外交正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基本方针,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三、综合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九年(3)班准备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活动,现邀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  国庆节通常是一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或其他有重大意义的纪念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一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二

旁白: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旁白:导弹方队包括地空导弹、岸舰导弹、舰舰/潜舰导弹、反坦克导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方队(2019年10月1日)

——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整理

材料三  国庆大典是为庆祝国庆而举行的大型活动,主要形式是大阅兵。每次庆典都会展示我国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和国防等方面的成就;每次庆典都是一次综合国力的大检阅。

——摘编自刘国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等

(1)据材料一,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的由来。

(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重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家举行国庆大典的必要性。

【答案】

(1)由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国家的独立)

(2)变化:装备由落后到先进;力量由弱变强意义:提升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捍卫国家安全;保卫和平生活;维护世界和平。

(3)必要性:展示综合国力;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凝聚社会人心;传承国家记忆。

【解析】

(1)由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一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节。国庆节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国家的独立) 。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导弹方队包括地空导弹、岸舰导弹、舰舰/潜舰导弹、反坦克导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方队(2019年10月1日)”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后装备由落后到先进;力量由弱变强。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防和军队建设装备先进,力量变强有助于提升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捍卫国家安全;保卫和平生活;维护世界和平。

(3)必要性:根据材料“每次庆典都会展示我国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和国防等方面的成就;每次庆典都是一次综合国力的大检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庆大典的举行有助于展示综合国力;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凝聚社会人心;传承国家记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彼族实能觇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于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于紧要数处。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目前,中国海军装备的最先进的大型海上作战装备是“辽宁舰”和“山东舰”,还在研制003号航母和004号航母,以进一步增强海军实力。除了航母,中国还拥有各类护卫舰、导弹驱逐舰和两栖攻击舰等。其中,055万吨大驱拥有超过100发垂直发射系统,具有非常出色的打击能力。中国海军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排水量高达4万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能够携带两栖作战车辆、气垫登陆艇和多型直升机,为我国的登陆作战提供强大支持。另外,中国还拥有094型和096型核潜艇……

——摘编自《中国海军实力25年巨变》

材料三  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应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

——摘自《习近平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针对中国海防的弱点掀起了什么运动。清政府在这次运动中初步建成了哪些海军加强海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海军在武器装备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加强国防建设。

【答案】

(1)运动:洋务运动。海军: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

(2)成果: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等入列;核潜艇装备我国海军等等。

(3)原因:国防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客观保障。

【解析】

(1)运动:据材料一“彼族实能觇我要害,制我命脉;而我所以失事者,由于散漫设防,东援西调,未将全力聚于紧要数处。今议防海,则必鉴前辙,揣敌情。”和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针对中国海防的弱点掀起了洋务运动。

海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

(2)成果:据材料二“目前,中国海军装备的最先进的大型海上作战装备是“辽宁舰”和“山东舰”,还在研制003号航母和004号航母,以进一步增强海军实力。除了航母,中国还拥有各类护卫舰、导弹驱逐舰和两栖攻击舰等。其中,055万吨大驱拥有超过100发垂直发射系统,具有非常出色的打击能力。中国海军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排水量高达4万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能够携带两栖作战车辆、气垫登陆艇和多型直升机,为我国的登陆作战提供强大支持。另外,中国还拥有094型和096型核潜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海军在武器装备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有: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航空母舰“辽宁舰”“山东舰”等入列;核潜艇装备我国海军等等。

(3)原因:据材料三“国防和军队建设应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和所学知识可知,国防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客观保障,所以实现中国梦要加强国防建设。

3.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各种关系的活动。为了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近现代史上中国外交官们的工作虽充满了艰辛,但却闪耀着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过细致的准备,顾维钧充满了自信和责任感,这是他第一次站在国际舞台上,代表拥有四万万民众的中国,阐述自己的见解。他先阐述了山东问题的由来,随后满怀深情地说:“胶州和胶济铁路所在地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块圣地……为中国国防利益而言,中国代表团不能答应任何外国拥有这段生死攸关的地段。”

——摘自邵勇、王海鹏《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基辛格告诉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

——摘自《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回顾过去半个多世纪,中美关系就是一部历经风雨但不断克难前行的历史。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大到不能倒,双方谁也不可能改变谁,谁也不可能取代谁。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而且会让全世界遭殃。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将决定两国的明天和世界的未来。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当前中美存在深刻分歧,两国关系遭遇严重困难,面临严峻挑战……中美关系再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原则,这是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从两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朝着这个方向共同努力,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妥善处理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合作,争取中美关系回归正轨。”

——-摘编自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时的首次讲话(2023.5.2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是顾维钧在参加哪一会议时的发言?对他所提出的诉求,大会最后作出的决定是什么?该会议引发的历史事件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今年”中国外交发生了哪件大事?根据所学,列举出材料中“总理”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概括谢锋大使本次履新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材料认为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又是什么?结合当前形势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4)通过上述材料的研读,你能从这些杰出的外交家身上汲取怎样的精神力量?

【答案】

(1)会议:巴黎和会

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影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事件:恢复在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事迹: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3)职责:捍卫中国利益;使命:增进中美交流合作。

治本之道: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因素:台湾问题、人权、宗教、民族问题、经贸摩擦、人民币汇率问题

(4)精神:一心为国,百折不挠;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努力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合作。(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会议: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一可知,顾维钧先生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一战结束后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巴黎和会。

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次会议上,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大会最后作出的决定是: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传回国内,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功,五四运动队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事件:根据材料“ 基辛格告诉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和所学可知,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恢复在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合法席位的,因此“今年”中国外交发生的大事是:恢复在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事迹:周恩来总理在新中国建立后为新中国的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1953 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总理”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3)职责和使命:根据材料“我是中国人民的代表,为了捍卫中国利益而来,这是我的神圣职责。我是中国人民的使者,为了增进中美交流合作而来,这是我的重要使命”可知,谢锋大使本次履新的“职责和使命”是:捍卫中国利益;增进中美交流合作。

治本之道:根据材料“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原则,这是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可知,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因素:结合当前形势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因素有:台湾问题、人权、宗教、民族问题、经贸摩擦、人民币汇率问题

(4)精神: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能从这些杰出的外交家身上汲取到的精神力量是:一心为国,百折不挠;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努力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合作。(言之有理即可)

4.百年党史谱就华章,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

材料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我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1)材料一中图一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的什么决策?

(2)材料一中图二被命名为“乔的笑”,中国代表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图三中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

(3)中共十九大上把什么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谈一谈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

(1)改革开放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依据国情,制定适合国家发展的政策;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答出两点以上即可)

【解析】

(1)决策:根据材料一图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可得出,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2)原因:根据材料一图二“乔的笑”可得出,1971年中国代表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根据材料一图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中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1979年。

(3)思想:根据或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九大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4)如何实现伟大复兴:根据材料材料三“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我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依据国情,制定适合国家发展的政策;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425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解决的问题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