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测试
填空题
1.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④“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增强了我国的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①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 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 。
④2021年6月, 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①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②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 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 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 ”。
(2)青蒿素
①中国药学家 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②由于对人类 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 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4.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 ,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 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 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5.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 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2)到2021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 。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 。
(4)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 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 。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 ,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6)中国的 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
选择题
1.《人民日报》历年高频词汇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20世纪90年代的高频词汇包括( )
A.经济建设联产承包经济特区精神文明
B.市场经济祖国统一世贸组织信息时代
C.小康社会生态文明自主创新科学发展观
D.一带一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
2.“两弹一星”的研制,不仅为我国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新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材料意在强调( )
A.导弹技术提升战备能力 B.卫星技术服务经济建设
C.科学技术成果作用多元 D.核武装备保障国家安全
3.我国把航天梦藏在一些熟悉的名字里,如载人飞船叫“神舟”、空间站叫“天宫”、探月工程叫“嫦娥”,还有“天问”、“玉兔”、“祝融”、“鹊桥”、“悟空”、“墨子”等等。这些彰显中国魅力的航空航天器命名( )
A.体现了文化自信 B.维护了世界和平
C.提高了国威军威 D.提升了科技实力
4.如图所示的是1964年10月16日发行的《人民日报》号外头版头条刊登的新闻。这一新闻报道的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 )
A.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B.拥有了战略核威慑的能力
C.武器装备完全实现现代化 D.核武器已领先于欧美国家
5.下表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国防科技成就(部分)。这些成就( )
A.表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 B.体现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C.创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条件 D.基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
6.某校初三(2)班学生需要制作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的历史主题展板,下列事件能够选用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香港回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7.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至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4.4千克。这表明我国( )
A.成为了世界粮食第一出口国 B.粮食安全得到极大提升
C.完全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 D.生物科技居于世界第一
8.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青蒿素类抗疟药成为疟疾肆虐地区的救命药。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主要反映出青蒿素的发现( )
A.使中国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 B.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C.根植于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研究 D.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9.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下面选项与他们的项目主题最贴近的是( )
A.科学技术成就 B.国防建设成果 C.社会生活变迁 D.文学艺术成就
10.中国知识界一片欢腾。艺术界、学术界开展了多次讨论……同一时期的文艺期刊也大量增加,仅1956—1957年新出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科学界也是硕果累累。这说明( )
A.“双百”方针发挥的作用明显 B.“一五”计划在多领域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D.思想解放促进改革开放
1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量优秀作品问世,如《红岩》《青春之吹》《东方红》《英雄儿女》等。这些优秀作品问世的背景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2.下表中的“主题”横线处应填写( )
A.民族关系的和睦B.国防力量的强大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迁
13.微信支付、刷脸支付、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大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这反映出( )
A.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B.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人们的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 D.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14.“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年全国两会热词之一。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这主要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B.制度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C.传统技术产品已逐渐被取代 D.思想解放引领社会变革
15.下表为2013年和2023年我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这表明我国( )
A.体育健儿屡获佳绩 B.体育场地结构合理
C.重视发展体育运动 D.全民健身已经普及
综合题
1.照片定格
照片是历史的定格,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请按照材料示例,为照片三写一个说明。
(2)上述照片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成就,请将下列“____”处补充完整。
政治:照片二
经济:照片一、照片____
____:照片三
____:照片____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照片是历史的定格”的认识。
2.服饰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参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干部们基本上穿着中山装……很多要求进步的人们也穿上“毛氏服装”、人民装、列宁装等。手工制作的棉布衣裤、绒衣裤和布鞋成为日常服装。在那时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民众穿着补丁衣服,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
——摘编自《新中国服饰的历史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新中国初期中国人服饰的原因。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后服饰变化
——摘编自搜狐网《成都70年生活进化简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趋势。
材料三
——摘编自环球时报《“汉服热”正在带火“汉服经济”》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20年以来中国汉服市场规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发展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请写出材料一中左图勋章获得者的主要成就和右图勋章获得者在国际上取得的最高荣誉。
材料二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文化自信至关重要。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当时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材料三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3)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原因。
4.共和国的成长创刊于 1948 年的《人民日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A.1971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 B.197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
C.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 D.1981年6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
E.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 F.2015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1)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同学们搜集了《人民日报》的影印件。请你将以上《人民日报》头版报道进行归类。
(2)在整理报刊时,同学们发现了三张不同年份但同一天的号外。为了向英雄们致敬,同学们布置了以下展板。请你将展板上的年份补充完整,并写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请你再确定一个视角,补充一个史实来体现新中国的发展,并说明理由。
(4)《人民日报》不同时期的头版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请自拟角度,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对“共和国成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