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 )
A.40μm B C D.
【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估测。鸡蛋的直径在左右,即,乒乓球的直径与鸡蛋的直径差不多,故选B。
2.(2014·呼伦贝尔中考)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宽为,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 B C.1 dm D
【解析】选A。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9和3所对应的毫米单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即。故选A。
【方法归纳】依据数据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两种方法
(1)观察法:如观察数据中的个位数字5对应的是后面的单位cm,查出倒数第二位数字9对应的单位是cm的下一位mm,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2)变换单位法:如将数据变为,此时个位是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3.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 B. C. D.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
25.10 cm;“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7==。故选B。
4.(2014·遂宁中考)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cm B.
C. D.
【解析】选C。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故选C。
5.如图所示是测量圆筒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特殊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测量圆筒的直径,需利用平移法。B项中三角板没对齐零刻度线,C项零刻度线没有对准桌面,D项没有借助三角板直角处,且零刻度线没有与桌面对齐。A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7分)
6.填合适的单位或单位换算。
(1)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
(2)常用签字笔的直径是0.7 。
(3)一张纸的厚度70μm= cm。
(4)地球的半径约6.4×= cm。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估算及单位换算。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即;常用签字笔的直径不到,故可能是;1μm=10,故一张纸的厚度70μm=70×10=7×10;=,故地球的半径约为6.4×=6.4×103×=6.4×。
答案:(1)cm (2)cm (3)7×10-3 (4)6.4×108
7.(2015·肇庆月考)甲图中,木块的长度是 厘米。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厘米。
【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读数。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且从处开始量起,读出木块的长度为,其中准确值为,估计值为。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从处开始量起,读出木块的长度为,其中准确值为,估计值为。
答案:1.40 2.6
8.(2014·广东中考)图中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s。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测量。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 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 min,指针在“0.5”上,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5 min=
30 s;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 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 s,指针在2 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 s,即停表的读数为30 s+2 s=32 s。
答案:32
三、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9.(6分)(2014·钦州中考)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如图甲、乙所示。
(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是 cm。
(2)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3)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
【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测量和读数。(1)由图可知两同学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为。(2)刻度尺使用时刻度越贴近物体误差越小,所以甲的放置方法正确。(3)图甲所示刻度尺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刻度尺测长度时,是从零刻度线开始测起的,可读出物体的长度是。
答案:(1)10 (2)乙 (3)3.80
10.(12分)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
【解析】(1)人正常步行时的步距差距虽然不大,但只测量一步的步距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我们可以测量出多步的长度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可以测量出10步的长度,然后除以10便可以得到步距。(2)教学楼的长度为s=×84=。
答案:(1)用尺子测出沿直线运动10步的长度,再除以10即得步距。 (2)
【培优训练】
1.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为 cm。A、B两把刻度尺
精确度更高。
【解析】B刻度尺的刻度线一边没有紧贴被测物体,A刻度尺放置正确;A刻度尺的一个大格表示,每一大格有10个小格,即分度值为,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用A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B刻度尺的一个大格表示,每一大格有5个小格,即分度值为,A刻度尺的分度值小,B刻度尺的分度值大,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精确度越高,因此A刻度尺的测量精确度更高。
答案:A 2.25 A
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测不出来或者误差太大,如题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宽度L,则细铜丝直径d=。由图可知L=,n=32,故d===。
答案:4.95 1.55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