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物理

课时提升作业(八) 2.4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噪声及其控制的理解。内容包括噪声的定义、噪声的危害、噪声控制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噪声控制措施。题目类型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噪声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控制声源、传播过程和接收端来减少噪声污染。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八)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解析】选C。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四幅图形中可以很明显看出,只有C图的振动图形是无规律的,因此,应选C。

2.(2014·东营中考)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解析】选C。本题考查噪声的污染。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和跳广场舞的人把音量调小一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是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所以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降低噪声污染。

3.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有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戴上耳塞或捂上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把衣服放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停下洗衣机用手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选C。本题考查噪声的产生。用洗衣机将衣服脱水甩干时,因衣服没有放好,引起洗衣机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此时消除噪声的最好方法是先停机,将衣服重新摆放好再脱水,防止无规律振动的产生。故选C。

4.在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下面是四位同学对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

A.小聪: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噪声

B.小涵: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小彤: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等问题

D.小宇: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燃放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解析】选C。过春节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但是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释放出的烟雾、灰尘还会污染环境。

5.(2015·河南太康期中)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止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析】选D。本题考查噪声的控制。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体育馆、剧院的内墙的吸音材料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6.(2015·江西赣州期末)在赣州市南门口车流量较大的转盘旁立有一电子显示屏,如图所示,此时电子屏中的“60分贝”是指声音的    ;,浙江温州市区松台广场对面新国光商住广场的600多户业主自费26万购买高音炮反击高声播放音乐跳广场舞的人群,业主们想通过在    来达到减弱噪声的污染。

【解析】分贝是声音响度的单位,用高音炮反击高声播放音乐跳广场舞的人群,是利用此方式抗议广场舞,以达到禁止人们跳广场舞的目的。故是想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响度 声源处

7.除夕之夜,燃放烟花爆竹时,关闭门窗可减弱声音传入,从声学上讲,是在

       减弱噪声的。不少汽车由于受到振动使它的报警声响起,此时汽车的报警声和鞭炮声对于已经入睡的人来说是    。

【解析】本题考查噪声的来源和噪声的控制。关闭门窗可减弱声音传入,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深夜,汽车的报警声和鞭炮声干扰了人们正常的睡眠,因此属于噪声。

答案:传播过程中 噪声

8.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学校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醒目的“静”字,这是在    控制噪声;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    。

【解析】本题考查了控制噪声的途径以及声音具有能量。学校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醒目的“静”字,“静”是禁止发声,因此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答案:声源处 能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9.(6分)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面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方案一: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二: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表一

表二

【解析】音叉发声不能持久,且声音逐渐变弱,所以声源选择机械闹钟适合;方案二比方案一设计得要好,容易准确地测出距离来比较,将感觉的比较转化成了数据的比较。根据方案二得出的现象应是表二中材料和距离的关系,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是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答案:机械闹钟 方案二 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10.(7分)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答案:(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培优训练】

请阅读下列材料: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械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动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区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效果好且耐腐蚀的先进材料——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回答下列问题: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由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防止噪声在   处产生;阻断噪声的    ;防止噪声进入   。

(3)在教室里上课,校外常有噪声的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了噪声的产生和减弱噪声的途径。(1)噪声是一种引起人烦躁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由于噪声是一种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听起来比较刺耳。(2)减弱噪声的方法: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最简单的就是戴上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3)校外如果有噪声源,找到它,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可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等;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答案:(1)无规则 (2)声源 传播 人耳 (3)找到噪声源,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植草坪等;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83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