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五)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15·广西北海合浦期末)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选A。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流水的“哗哗”声
【解析】选C。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选项A、D中有液体,但它们是发声体,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耳朵,说明气体可以传声,A、D错;选项B中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说明气体可以传声,B错;选项C中人的声音穿过空气和水被鱼儿听到,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故选C。
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佩铃用手指甲轻轻地在桌面滑动,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但绍洋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却听到了声音。这个实验肯定能说明( )
A.空气能传播声音
B.台面上的笔能传播声音
C.台面上的书本能传播声音
D.桌面能传播声音
【解析】选D。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最好。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效果差,所以附近的其他同学听不到声音;而当耳朵贴近桌面时,声音通过桌面传入耳朵,效果好,便清晰地听到声音。故选D。
4.(2015·湖北鄂州鄂城区期中)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实验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解析】选D。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故A选项不合理;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B选项不合理;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C选项不合理;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D选项合理。故选D。
5.(2014·菏泽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体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最慢,所以A、B选项错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把振动的物体放入真空环境中,它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所以C选项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6.(2014·福州中考)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甲实验中水花四溅间接显示了物体的振动。乙实验中,随着玻璃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振动 真空
7.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的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散步的人也可听到马达声,若人和鱼到快艇的距离相同,则最先听到快艇启动的马达声的是 (选填“人”或“鱼”),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速度 。
【解析】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水中的声速是1 /s,空气中的声速是/s),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最先听到快艇启动的马达声的是鱼,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速度慢。
答案:鱼 慢
8.在常温情况下,在长为的金属管A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43 s。请结合题意并根据表中给出的数值,回答下面问题。
常温时声音在一些介质里的传播速度(m·s-1)
(1)常温时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 m/s。
(2)常温时声音在金属管A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3)该金属管A可能是由 制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的掌握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
(1)由表知: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s。
(2)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t1===2.6 s;
声音在金属管A内传播的时间:
t2=t1-Δt=2.6 s-2.43 s=0.17 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v2===5 /s。
(3)查表知:金属管A是由钢铁制成的。
答案:(1)340 (2)5 200 (3)钢铁
三、实验探究题(11分)
9.(2015·江苏兴化期末)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 (选填“推理”或“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 。
【解析】(1)用抽气机将玻璃瓶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
(2)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答案:(1)变小 (2)推理 真空不能传声
【培优训练】
(2015·江苏常熟外国语期末)如图所示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问题。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
(2)某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已知s1=,s2=,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00,则此时声速约为 m/s。
【解析】(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0。
(2)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故时间差也会减小。
(3)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t1=,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t2=,由题意可知,t=t2-t1=2.0×10-3s,所以t=-=2.0×10-3s,声速v====/s。
答案:(1)0 (2)B (3)345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