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物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 5.1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应用的理解。内容涉及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透镜、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或发散)、以及通过实验来探究透镜的焦距和直径对点燃火柴时间的影响。试题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和实验探究题,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透镜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重点在于掌握透镜(特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特性,了解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

透  镜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解析】选D。本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故选D。

2.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灯丝放在(  )

A.焦点处         B.焦点以内

C.焦点以外 D.任意位置

【解析】选A。本题以日常生活中的聚光电珠作为研究对象,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结合光路的可逆性可知,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所以选A。

3.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因此应是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与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较而言的,乙图中的光线的会聚点比原来的光线的会聚点更远离了透镜,故是发散。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乙图中是凹透镜。故选C。

4.(2014·盐城中考)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解析】选A。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l。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5分)

5.(2014·曲靖中考)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    镜,使太阳光    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爱车小贴士

烈日下洗车须及时擦干,

 否则会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会聚作用。阳光下的水滴好比一个小的凸透镜,把太阳光进行了会聚,同时也会聚了太阳光的能量,使车身局部高温,从而伤害汽车的外表。

答案:凸透 会聚

6.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在白纸上能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所在位置就是凸透镜的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凸透镜的焦距是表示凸透镜会聚光线能力的一个物理量,另有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为和,那么焦距为   cm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一些。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理解。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在的位置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由于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所以焦距为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一些。

答案:焦点 11.0 4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7.(4分)(2014·绥化中考)完成如图光路图。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答案:如图所示:

8.(4分)(2014·菏泽中考)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

【解析】本题考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左图明显是会聚作用,所以应该是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右图光线经透镜后变得发散,所以是凹透镜。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15分)

9.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

(2)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是    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                            ;

如何判断:                            。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探究实验的方法。(1)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能把太阳光会聚于一点,所以不能点燃火柴。(2)选择直径相同而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实验时发现火柴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说明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无关,即“猜想2”是错误的。(3)由控制变量法可知: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做实验,测量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如果各次测量的火柴被点燃的时间不等,则“猜想3”正确,反之则错误。

答案:(1)凹透镜对太阳光线有发散作用,不能点燃火柴

(2)错误

(3)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做实验,测量火柴被点燃的时间 如果各次测量的火柴被点燃的时间不等,则“猜想正确,反之则错误

【培优训练】

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钻一个小孔。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围,如图所示。在小孔中嵌入一定形状的玻璃制品,可以扩大观察范围。则图中的四个截面中能够获得最大观察范围的是(  )

【解析】选D。本题考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如甲图为没有任何光学元件,直接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如乙图,小孔内放入玻璃砖,光线要从小孔左侧进入右侧眼睛,经过两次折射,光线才能进入人的眼睛,人眼看到的范围稍微增大。如丙图,小孔内放入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变窄。如丁图,小孔内放入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变宽。乙图和丁图观察范围都变宽,由于玻璃砖两次折射后的光线与原始光线是平行的,要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只是稍微增大。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越强,观察到的范围越大。故选D。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84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