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凤翔中学2009年八年级下学期同步测试语文试卷-《诗词曲五首》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曲五首》的学习内容,包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和《水调歌头》。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三个部分。其中,积累与运用部分要求学生掌握诗词中的重点字词读音和释义,理解并背诵诗词中的名句;阅读理解部分则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和表达技巧,并能够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作文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以及运用能力,涉及诗词的字词释义、名句背诵、诗词情感分析、历史背景解析和写作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识。

2009年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凤翔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同步测试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烂柯人( ) 认前朝( ) 何似在人间( ) 望西都( )

2.解释加粗的词语。

(1)长精神( ) (2)铁未销( )

(3)照汗青( ) (4)千里共婵娟( )

3.根据提示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

(一)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赤壁》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他在________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5.本诗中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是一首关于三国时代的翻新意之作,尤其是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写出胜利的关键在于“东风”,作者却从反面落笔,活用典故。

7.本诗开头为什么从一片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这首诗是写赤壁的,古人写赤壁的诗词有很多,流传到现在也有许多名句,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你能写出其中的一两句吗?

(二)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这首词是借_______怀念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__,“子由”指作者的弟弟_________,他们兄弟二人与其父亲苏洵,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10.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11.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12.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三)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①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②声动,玉壶③光转,一夜鱼龙④舞。蛾儿雪柳黄金缕⑤,笑语盈盈暗香⑥去。众里寻他⑦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星,比喻灯。②风箫,箫的美称。③玉壶,比喻月亮。④鱼龙,指鱼形、龙形的灯。⑤蛾儿、雪柳、黄金缕,指女人的装饰。⑥暗香,指美人。⑦他,即她。古时他她不分,通用。

13.这首词的“青玉案”是___________;“元夕”是正月十五日,也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

14.“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代著名爱国词人。我们还学过他另一首词:《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

17.写下这首词的韵脚。

18.用“/”来划分下面词句的节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部分 作文

19.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段借景抒情的作文片断。

参考答案:

1.kē cháo sì dū

2.(1)增长,振作 (2)销蚀 (3)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4)指月亮。

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唐 杜牧 七绝 李商隐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这一片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慨。正是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诗人无法平静,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为下文的议论做了必要的铺垫。

8.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9.咏月 苏轼 东坡居士 苏辙

10.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13.词牌名 题目

1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15.幼安 稼轩 宋 西江月

16.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情景

17.雨、路、舞、去、度、处

1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9.提示:要做到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034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