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语文: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2(鄂教版八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涵盖了《古代神话三则》的同步练习题。题目设计包括了注音、词义解释、句子翻译、阅读理解及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古代神话故事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数学试卷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的理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以及成语的掌握情况。

第22课《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2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其上多柘木(  ) 其鸣自詨(  ) 以堙于东海(  ) 鸷鸟攫老弱(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夸父与日逐走(走: )

⑵其鸣自詨(詨: )

⑶溺而不返(溺: )

⑷往古之时(往: )

⑸鸷鸟攫老弱(攫: )

⑹积芦灰以止淫水(淫: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⑵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⑶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

4.读课文,回答问题:

⑴夸父身上表现了哪些精神品质?

⑵女娲与夸父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

⑶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的什么精神?

5.这三则神话表达了人民什么愿望?

读选文,回答问题: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6.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鸟焉(焉:代词,于此)  B、其状如乌(乌:乌鸦)

C、是炎帝之少女(是:判断动词)  D、故为精卫(为:变成)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以堙于东海(堙: )

⑵故为精卫(故: )

8.用现代汉语翻译精卫的外形。

9.这篇短文的体裁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10.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写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成语:

意思:

第二部分:

斫蟒

胡田村胡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遇巨蟒,兄在前,为所吞;弟初骇欲奔,见兄被噬,遂奋怒出樵斧,斫蟒首。首伤而吞不已。然后虽已没,幸肩际不能下。弟急极无计,乃两手持兄足,力与蟒争,竞曳兄出。蟒亦负痛去。视兄,则鼻耳俱化,奄将气息。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医养半年,方愈。至今面目皆瘢痕,鼻耳处惟孔存焉。噫!农人中,乃有弟如此者哉!或言:“蟒不为害,乃德义所感。”信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遇巨蟒,兄在前,为所吞(为: )

(2)首伤而吞不已(已: )

(3)肩负以行,途中凡十余息,始至家(负: )(始: )

(4)医养半年,方愈(方: )

1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3.用曲线画出文章中议论的句子。

14.这篇文章表现出弟弟什么样的精神?

第三部分:

15.在下面情景中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2005年台州试题)

王芳在购书时,不慎将钱包丢在书店里,她连忙回去对售书阿姨说:

A、“阿姨,我刚才买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了,你是否看见了?”

B、“阿姨,请你将钱包还给我,我刚才是丢在你这儿的。”

C.“阿姨,我的钱包刚才放在书柜上的,你现在将它藏在哪儿了?”

D、“阿姨,求求你,将钱包还给我吧,我会加倍酬谢你的。”

16.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005年随州试题)

A.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B.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C.\'随州是神农故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创业的理想之地。\'叶总在随州市2004年十大经济人物颁奖大会上动情地说。

D.你看吧: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

17.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2005年宿迁试题)

初中三年,光阴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我们曾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我们曾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 , ; , ……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075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