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测试)(原卷版)

试卷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盟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

所涉及的知识点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盟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 。到处呈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翩然( )      风雪载途(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结合语境从下面选择词语填在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蛛丝马迹 B.销声匿迹 C.蠢蠢欲动 D.朝生暮死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父辈腕间滴答作响的腕表,需要每天用毛巾擦拭、上发条,宛如一种神圣的仪式一样周而复始。

B.每每世界大赛销声匿迹,人们便要潜心剖析它留下了什么精粹。

C.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是目空一切的幻想家,而是知道那条“对的路”并不容易,却也要借助某种力量走过去的人。

D.《追风筝的人》将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塔利班当权、“9·11”等政治事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小说背景中。

3.依次填在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②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

③11月份南飞的鸟群, 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④ 在海洋中,海水 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A.灵敏   致密   目空一切    即使……也……

B.灵活   致密   目空一切    尽管……也……

C.灵敏   紧密   目中无人    尽管……也……

D.灵活   紧密   目中无人    即使……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让我们知道春天就来到了。

B.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C.学习事理说明文,要学会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思考问题,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D.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大多以六只或以六的倍数为主组成的。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理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摸……等六大元素。

6.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体裁属于科普散文。

D.说明文按被说明的对象分类,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时间的脚印》属于事理说明文。

8.名著阅读(6分)

(1)在读书分享会上,有四位同学就《经典常谈》前五章的内容进行了发言,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来并纠正。(2分)

小语:《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小文: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著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小诗:《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小华: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说法错误的同学是① ,我的修改意见是:② 。

(2)班长对《说文解字》部分特别感兴趣,她找来了几张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他们对应的汉字。(4分)

A.     B.     C.     D.

9.现在,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更环保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的生活方式之一。为此,某校八(1)班准备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6分)

(1)【拟写标语】请根据下面这句话。将对联补齐,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2分)

在经济发展的时代,我们只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倡导和拥抱低碳生活,才能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

上联:减排温室气体

下联:

(2)【设计活动】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本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请你仿照示例再补充设计两个活动形式。(2分)

示例:①发放“倡导低碳生活”宣传单

(3)【探究材料】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搜狐网科学频道、绿色频道一起,共同向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网友发出倡议,在一周时间里每人减少1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

材料二:美国某知名歌手最近“挨批”了。环保专家预计她的全球巡回演唱会将造成1635吨的废气污染。看看环保专家给她算的账:搭乘私人飞机,95吨废气排放;250名工作人员搭乘客机,1080吨碳污染;货运交通,碳排放达460吨。

探究结果:

【答案】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13分)

无糖饮料,究竟是不是智商税?   文/张宇

①现如今,饮料五花八门,品种繁多,为炎热的夏季带来丝丝凉意。但选择虽多,不少人仍会纠结良久,不为别的,只为担心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影响健康。

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与肥胖风险的增加存在着毫无争议的关系,而肥胖反过来又被认为是许多癌症的一个强风险因素。北京大学的马冠生教授指出,儿童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罹患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添加糖对健康的危害风险,由第5位上升到了与盐并列的第1位。既然添加糖的危害这么多,我们要尽量少吃。那么,如何在减糖的大前提下,保证人们因甜而获得的幸福感呢?

③更多关注这个难题的其实是饮料企业。在全社会都在倡导合理膳食和“三减三健”的大前提下,很多大型企业纷纷加入减糖计划。从减少饮料中糖的添加到后来无糖饮料的出现,几乎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无糖饮料已占据了超市和便利店货架中最显眼的位置。这种无糖饮料市场呈现井喷式的增长,主要源于人们对饮料企业所宣传的健康效应的追捧,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是纯粹盲目的跟风。

④那么,无糖饮料真如宣传的那样健康吗?它会不会又是一波收割智商税的操作呢?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无糖饮料、什么样的饮料才能算无糖。

⑤所谓的无糖饮料,其实是针对含糖饮料而定义的,是指在保持甜度的同时,不添加白砂糖、葡萄糖、蔗糖等糖分的饮料。也就是说,这类饮料的味道虽然也甜,但来源并非添加糖,而是甜味剂。

⑥那么,市面上宣称的无糖饮料真的无糖吗?当然不是。从定义上理解应该是不含任何糖分,但实际上,在每百毫升饮料中,含糖量只要不高于0.5克就可以被认定为“无糖”。以一瓶容量为300毫升的无糖饮料计算,就可能含有1.5克的糖。无独有偶,市面上还有一种宣称“低糖”的饮料,每百毫升中糖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可达5克。

⑦无糖也可能含糖,那“0能量”总归是真的吧?还真不一定。

⑧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当100毫升饮料中的能量低于17千焦时,就可以标称为“0能量”。也就是说,尽管一款饮料标示着“0能量”,仅仅是代表能量含量很低,而不一定意味着真的没有能量。因而,从这个层面来看,无糖饮料并不代表真正的无糖和“0能量”,只可能是含量相对较低。如果无限畅饮,那么肯定还是会造成能量的负担。

⑨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那就是甜味剂的问题。饮料本身会附加不少的添加剂,甜味剂只是其中的一种,如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等。它们可以代替蔗糖,在确保饮料口感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热量,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但是甜味剂的使用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隐患。

⑩首先,甜味剂会增强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有研究表明,当你的舌头感受到甜味剂带来的甜味时,会应激性地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此时如果体内缺少糖分,胰岛素就会降低我们的血糖,让我们产生强烈的饥饿感,这也就是很多小伙伴喝完无糖饮料后食欲增强的原因。

⑪其次,甜味剂可能会干扰体内能量的代谢。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共同参与了我们身体的多种代谢过程,比如营养、免疫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甜味剂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从而干扰能量的代谢,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⑫再次,甜味剂同样也会上瘾。饮料中的咖啡因和碳酸口感会让人上瘾,鲜为人知的是甜味剂也会让人上瘾,这点在动物试验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⑬最后,阿斯巴甜对某些人群并不友好。阿斯巴甜是最常见的甜味剂,但由于它在人体内会转化成苯丙氨酸,所以,患有苯丙酮尿症的患者,尽量不要饮用含有阿斯巴甜的饮料。

⑭当然,随着无糖饮料市场的火爆,也不乏有不良商家玩文字游戏混淆视听。比如前一段时间,某国产品牌推出的一款乳茶宣称“0蔗糖”,很多消费者由于不懂“0蔗糖”和“0糖”的区别,以为它就是无糖饮料。其实,这款乳茶虽然没有添加蔗糖,却添加了果糖和乳糖,而这两种糖的热量并不低。

⑮所以,在选择无糖饮料的时候,一定不能只看品牌、宣传和价格,还要学会看产品标签,即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配料表里出现白砂糖、砂糖、葡萄糖、蔗糖等字样的就肯定不是无糖饮料。此外,要牢记一点:配料的种类越简单,添加剂就越少,最好不要选择添加了咖啡因成分的饮料。对营养成分表,则要重点关注热量占每日推荐量的百分比。如果比例较高,那么这个饮料最好还是少喝。

⑯无糖饮料和有糖饮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甜味的来源。换言之,饮料本身存在的问题,无糖饮料也同样存在。比如,过量饮用各类饮料可能会影响骨骼健康。在无糖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磷酸,与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当它进入我们身体后,会与体内的金属离子结合,降低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率,这样就增加了罹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再如,饮用无糖饮料可能会对口腔健康和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虽然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剂不会被口腔中的细菌利用,但是饮料中含有的酸同样会破坏牙齿表层的牙釉质,进而侵蚀牙齿。此外,无糖可乐中同样含有咖啡因,失眠人群不宜饮用。

⑰总而言之,对于有饮料消费习惯的人而言,无糖饮料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添加糖对健康的损害,但这也是建立在不过量饮用的前提下的。同时,饮料本身带来的健康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多饮用白开水。

(出自《科学24小时》2021年09期,有删改)

链接材料:

某饮料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

营养成分表:

配料表:水、白砂糖、柠檬酸、柠檬酸钠、维生素C、氯化钠、食用香精、食用盐(不含碘)、烟酸、维生素B6。

10.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儿童饮用饮料会增加罹患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B.无糖饮料就是没有糖的饮料,饮用无糖饮料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C.甜味剂会增强食欲和对甜食的渴望,会干扰人体内能量的代谢。

D.在选择无糖饮料时,不仅要看品牌、宣传和价格,还要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11.小语在超市买了一瓶饮料,饮料瓶上有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见链接材料),请判断这是不是无糖饮料?请结合文章和材料说明理由。 (3分)

12.本文具有很强的科普性,某平台想转载此文,要把题目改为“无糖饮料小知识”,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13.南南酷爱运动,也喜欢在运动后喝饮料。有了无糖饮料后,他买得就更频繁了,他认为无糖饮料没有糖分,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请结合本文的相关知识,对南南进行劝说。(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2分)

材料一:

①2022年“全国低碳日”的主题是“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碳达峰是指在某一时间点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加,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回落。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二:

①2020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发生减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毫米。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在持续上升。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会令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不适合耕作,甚至引起饥荒。二是引起“水循环”变化,如山峰积雪减少,季节性河流径流发生重大改变。三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包括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以及疟疾等热带疾病的传播。四最为严重,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飓风加剧等。

材料三:

①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近年来,中国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一方面,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另一方面,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6亿吨。

②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排放的主体和减排重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表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售33.8万辆,同比增长78.9%,新能源货车销量稳步上升,增长翻倍。“十三五”以来,新能源城市公交、出租和城市物流配送汽车总数超过100万辆。

③不久前,中国首颗具备业务化应用能力的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卫星正式交付。卫星动态监测中国大气污染状况,有效监测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柱浓度和分布,对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④碳达峰和碳中和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前我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比较高,同时,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的新产业新技术正在大力发展。

材料四:

①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例如,随手关灯、回收废旧物品等,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再如,调高空调温度,减少汽车的出行等,既节约了能源,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使所耗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材料五:

1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碳中和”就是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从而实现“零排放”。

B.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在减少,2006年至2015年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

C.在交通运输方面,我们只需要控制好公路运输方面的碳排放。

D.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节电、节水、节气、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来做到降低碳排放。

15.班级开展了“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小南对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有些困惑,请根据以上资料,为他解惑。(3分)

16.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列举了数据,请简要说说其作用。(4分)

17.材料五是“全国低碳日”宣传画,请根据画面内容,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答题。(15分)

冰淇淋吃多了竟然会“脑结冰”!

纪光伟

最近,有媒体报道,江苏淮安的孙女士在连吃了几个冰淇淋后,感觉头疼,睡不着觉。经检查,孙女士被诊断患上“脑结冰”。

“脑结冰”?初听到这个名词是否感到恐怖?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最重要、最娇嫩的器官,它对于环境的要求极高,过冷、过热,血流过少、过多,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果大脑真的结冰了,将会是灾难性的后果。

“脑结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脑结冰”并不是大脑真的结冰了,所谓“脑结冰”是指因大量的、快速进食冰淇淋等冰冷食物,低温刺激口腔而引发的一种以头痛为主的连锁反应。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医学界就注意到这种情况。由于多在吃冰淇淋后发生,而被称为“冰淇淋头痛”,医学家们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

为了探究“脑结冰”的来源,笔者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进行了专业的检索,并没有发现“脑结冰”的文献,说明国外并没有这样的说法,相反,关于“冰淇淋头痛”的文献倒是可以查到一些,因此,“脑结冰”国外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也与实际情况不相符。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冰淇淋头痛”。

因此,我们不建议过多地宣传“脑结冰”,毕竟这不是一个规范的疾病病名,同时也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应该称为“冰淇淋头痛”。

“冰淇淋头痛”是怎么引起的?

“冰淇淋头痛”实质上是一种血管神经性头痛。导致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原因很多,因吃冷饮导致的头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有偏头痛病史的人,大量吃冷饮受到刺激后,可刺激神经而引起头痛。台湾的一项8359例青少年调查中也证实,冰淇淋头痛的患病率在偏头痛学生中是明显增加,减少或者放弃食用冰淇淋,可减少“冰淇淋头痛”的发生。

二是冷饮进入口腔后,给温度相对较高的舌和口腔黏膜造成强烈的刺激,引起颞动脉痉挛,继而转为被动性扩张,血流冲击扩张的动脉壁上的痛觉神经末梢而引起头痛。同时,冰冷食物刺激到下腭部肌肉神经,并传导到脑部中枢神经,从而引发头痛、晕眩等症状。一项发表在《欧洲神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证实,“冰淇淋头痛”的发生是由于三叉神经通路的阵发性放电和疼痛控制机制的缺陷所致。

出现“冰淇淋头痛”怎么办?

大量食用冰冷的食物后,出现头痛,主要是额头中部或太阳穴附近的剧烈疼痛,并可出现流泪、恶心、呕吐。持续时间为几十秒钟到几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果吃了大量冷饮后出现上述表现,就要考虑为“冰淇淋头痛”了,可以自行按摩疼痛部位,也可掐疼痛侧的合谷穴,多可缓解症状,同时,要停止食用冷饮,喝点温开水提高口腔的温度,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症状没有缓解,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如何预防“冰淇淋头痛”?

“冰淇淋头痛”的预防主要是避免大量进食冰冷的食物。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户外运动后,脑血管是血管扩张的,如果吃了大量的冰冷食物,或者用冷水冲头,就会引起“冰淇淋头痛”。在寒冷的天气里,也要注意头部的保温,避免长时间地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可预防本病。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8.文章的小标题新颖别致,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19.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由于多在吃冰淇淋后发生,而被称为“冰淇淋头痛”,医学家们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这一现象”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2)台湾的一项8359例青少年调查中也证实,冰淇淋头痛的患病率在偏头痛学生中是明显增加,减少或者放弃食用冰淇淋,可减少“冰淇淋头痛”的发生。(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20.结合链接材料,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主要”一词能否删除。(3分)

【链接】2004年土耳其报道了2例喝了热的碳酸饮料后,出现的“冰淇淋头痛”,他们认为,“冰淇淋头痛”不是冰冷食物的专利,应该是各种冷热不均对口腔的刺激,导致神经和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

21.小杰打球回来一口气吃了两支冰淇淋,感到头痛、晕眩,躺在了沙发上。李奶奶以为小杰中暑了,给他刮了痧,还喂他消暑药,仍不见好转,后送医确诊为“冰淇淋头痛”。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告知李奶奶防治的方法。(3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说,科技是普及性的事业,公众不仅要了解科学知识,还要了解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明白滥用科技对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反对那些唯利是图、利用科技做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事情。

读了上述这段话,你一定有自己的见闻、感想和体验。请以“科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600字。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436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解决的问题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