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2012-2013年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九年级学生设计的化学测试,内容涵盖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实验操作、氧气的制备与性质等多个方面。试卷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旨在评估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技能。

所涉及的知识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实验室氧气的制备及收集,常见化学仪器的操作,催化剂的概念及其作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012-2013学年萧县鹏程中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的答案栏内。选错、不选、选而不填、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木材燃烧 B、瓷碗破碎 C、酒精挥发 D、石蜡熔化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 D、

4、在蜡烛的燃烧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蜡烛中含有水

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 D、 蜡烛中只含有水不含有二氧化碳

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以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  )

①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装置 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6、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气体体积约为78%的是 (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7、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燃烧,③食物腐烂,④酒的酿造。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 B、都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C、都发生爆炸 D、都属于氧化反应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

②用容积为10mL的试管盛5mL水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④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A、只有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只有②③

9、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B、氮气+氢气 → 氨气

C、水 → 氢气+氧气 D、甲烷+氧气 → 二氧化碳+水

10、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

A、用水冲灭       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       D、用湿抹布盖灭

二、填空题(34分)

11、结合下图所示仪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用容积为15 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        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       。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经

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橡胶胶帽朝 。

(3)向试管内装入碳酸钠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          ,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              ,

然后使试管慢慢直立。

(4)对蜡烛的探究实验:(1)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

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s 后取出,可以看到

火柴梗在    处(填字母)最先碳化。

12、(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 。

(2)检查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

(3)装置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4)若要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序号),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目的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反应类型是 。

(5)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 或 (填序号),

原因是 、 。

1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

⑵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 (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⑸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1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 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

[反思](3)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不变;

15、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

⑵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是集气瓶体积的 ,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一性质?试写出其中一种 。

注意:第(3)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⑶若将红磷换成硫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理由是

三、本大题共6分

16、成人大约每分钟需40升空气,则每天需氧气多少升?若这些气体全部由某种叶片的光合作用提供出来,每天每平方米的该叶片产生0、02升氧气,则成人每天需多少平方米叶片提供氧气?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参考答案:

11、⑴ 5mL、中上部; ⑵ 胶头滴管、洗涤、上; ⑶ 倾斜、底部;⑷ a

12、(1)试管 酒精灯

(2)连接好仪器,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盛水容器中,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不漏气;

(3)防止产生的水回流炸裂试管;

(4)A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延导管进入集气瓶污染气体或水槽中的水;

高锰酸钾 ——→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5)C D 不易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

13、(1)过氧化氢溶液(或双氧水) 二氧化锰

(2)D

(3)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不到氧气(合理答案均可)

(4)B

(5) A

14、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1)① (2)二氧化锰 (3)化学性质

15、⑴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将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

⑵集气瓶体积的1/5 不溶于水(合理答案均可)

⑶不能 生成物是气体,瓶内压强不变小(合理答案均可)

16、11520L、576000㎡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766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