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2013年粤教版初三化学第1---6章复习题2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了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内容涵盖了化学变化、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类型、化学用语、实验操作、环保理念等多个方面。题目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实验探究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物质分类、化学反应类型、化学用语、实验操作以及环保理念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13年九年级化学前六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蜡炬成灰 C.花香四溢 D.滴水成冰

2.某家庭厨房里有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蒸馏水 B.天然气 C.食用醋 D.加碘盐

3.研究证明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你认为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0 B.+C.+3 D.+6

4.在现实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用石灰浆涂抹墙壁 D.用石墨作铅笔芯

5.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倾倒液体 装入固体粉末 加热液体 读取液体体积

7.“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9.生产生活中的以下想法或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

A.循环用水以节约水资源 B.CO2会污染环境,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C.锈蚀的钢铁不值得回收利用 D.生活废水不会造成污染,可直接排放

1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X中未测值为0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11.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质量比为11:9的CO2和H2O,则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H4 B.C2HC.C2H6 D.C2H5OH

12.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种物质转化为CO2的转化关系,即:①C→CO2②CH4→CO2③CO→CO2,对它们的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B.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C.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D.三种转化所有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13.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二、填空题

14.(1)用化学用语表示:①两个氢原子: ;②两个硫酸根离子: ;

(2)写出符号“2CH中数字的含义:①“表示  ;

②“表示 .

15.选择①O2、②H2O、③CO、④CO2、⑤N2、⑥SO2填空(填写序号)

(1)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因含有大量的 ,故进入前必须要做灯火实验;(2)能使人煤气中毒的气体是 ;(3)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4)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是 ;(5)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产生污染空气的 ;(6)开封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回潮变软,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而引起的.

16.已知下图为氢、钠、氧、硫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 ,y= ;

(2)以上属于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是 (填元素符号);

(3)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或失去)电子,

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

(4)以上四种元素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

(5)写出一种由以上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17.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

下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1)上图吸附池内的活性炭起 作用,经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 纯水(填“是”或“不是”).

(2)自来水厂常用的消毒剂有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84消毒液”等.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12+2Ca(OH)2=CaCl2+Ca(ClO)2+2H2O,制取“84消毒液”是将氯气通入烧碱(NaOH)溶液中得到,反应原理与漂白粉的制取相似,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家庭生活中可以用 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4)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 (合理答案均可).

18.沼气(主要成分甲烷)是当今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及环境卫生问题的重要途径.

(1)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等.沼气略带臭味,你认为臭味可能来自 气体.

(3)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 。

三、综合能力题

19.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在激动人心的体育世界中,处处充满这化学知识.请回答:

(1)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奥运“祥云”火炬的燃料成分中含有液态丙烷,请通过比较在下表中写出丙烷的化学式 .

(2)发令枪响后为什么会产生白烟呢?火药纸里的药粉含有氯酸钾和红磷,扣动扳机时,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①氯酸钾受撞击分解产生氧气: ;

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大量白烟.

(3)我们常看到队医用一个小喷壶,在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喷了几下,然后受伤的运动员竟又生龙活虎地冲向了球场.小壶里装的是氯乙烷(CH3CH2Cl),一种无色、沸点只有的易挥发有机物.当氯乙烷药液喷洒在运动员受伤部位时,很快会“消失”,这说明(填分子的一种基本性质) .由于氯乙烷蒸发 (填“吸热”或“放热”)使皮肤表面的温度骤然下降,知觉减退,从而起到镇痛和局部麻醉的独特作用.

(4)“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成对空气没有污染的两种气体,这两种气体应是 和 (填名称).

20.下图是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其中甲、乙、丙、丁都是固体,且甲、乙、丙呈黑色,丁呈红色:A和B常温液态,且含有相同的元素组成.请你推断: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甲 ,乙 ,

丙 ;

(2)写出图中①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四、实验探究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a ,b ;在实验时,若发现酒精灯里有足够的酒精,却不能点燃,其可能原因是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C和D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原因是 。

(3)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 (填字母),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5)由(2)(3)可得出:C装置适合于 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A、B装置适合于 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填序号)

①固体  ②固体和固体加热   ③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

22.甲同学在探究酸的性质时,误把H2O2溶液当作酸与Fe2O3粉末混合,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他联想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猜想】Fe2O3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甲同学依次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说明H2O2溶液常温下缓慢分解.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 g 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 .

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 g.说明

【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这一探究实验的目的是:

【深入探究】下表是丙同学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五、计算题

23.为防止汶川地震灾区的病菌传播,防疫人员大量使用了“漂白粉”来杀菌消毒,“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回答:

(1)次氯酸钙中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3)若灾区饮用水每至少需要漂白粉,则消毒一桶水(约)至少须加漂白粉 g.

24.石灰石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某学校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块石灰石样品,将其敲碎后,称出放入烧杯内(烧杯质量为).然后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

为止.反应所需时间(t)和烧杯及其所盛物质总量(m)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

(1)将石灰石样品敲打粉碎的主要目的是: ;

(2)实验结束时,共放出二氧化碳 克;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774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