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2014年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习题及答案2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初中化学知识展开,内容涵盖了酸碱盐、化学反应及其实验操作等方面。题目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以及探究题。试题难度适中,旨在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通过这套试卷可以系统地复习和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及其方程式书写、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以及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达标测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湖北恩施 )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面粉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

A.NaOH B.Ca(OH) C.NaHCO3 D.NaCl

2. (2012.青岛市)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 ( )

A.汞——水银 B.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C.碳酸氢钠——小苏打 D.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3.(2012.宿迁市)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用水来鉴别食盐和硝酸铵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用酚酞试液鉴别纯碱和烧碱

4. (2012.肇庆市)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

A.FeCl3、NaOH、NaCl B.Na2SO4、HCl、BaCl2

C.CuSO4、KCl 、HCl D.Na2CO3、NaCl、Na2SO4

5. (2012•济宁)利用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区分或分离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方法,下面区分各组物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6. (2012.眉山市)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 )

A.生石灰 氯化钠 B.碳酸钡 硝酸钾

C.苏打 小苏打 D.氯化钠 硝酸铵

7. (2013.庆阳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

8. (2013.昆明市)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 )

A.烧碱 B.小苏打 C.生石灰 D.纯碱

9. (2013.上海市)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 )

A. 天然气:CO B. 烧碱:Na2CO. 熟石灰:Ca(OH)2 D. 烧碱:KOH

二、填空题

1. 已知家庭常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为小苏打(NaHCO3)受热易分解为Na2CO3和两种氧化物A、B,且其中一种为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气体,一种为生活中常见的无色液体。请根据下列图示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从上述图示中推断出A、D、F各是什么物质(写化学式)

A_________ D_________ F____________

(2)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___________ _____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③________ _________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2. (2013.莱芜市)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和Na2CO3 ;猜想二: ;

猜想三: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三、探究与计算

1.(2012·盐城)某兴趣小组对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两种粉末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实验探究]

(1)探究两者水溶液酸碱性的差异

小明分别向等浓度的两种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两者都变 色,但食用纯碱溶液中颜色更深,由此推测可能 溶液碱性更强。小欢认为要比较两种溶液的碱性强弱,可直接用 进行测定。

(2)验证两种粉末的稳定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操

作,观察到 (填“甲”或“乙”)烧杯中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测定食用纯碱粉末的纯度

取食用纯碱粉末试样,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定。

数据记录如下:

①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g。

②通过计算确定食用纯碱粉末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③ 如果测得的结果比实际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种即可)

2.(2012.衡阳市)如下图是某胃药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振衡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该药品中碳酸氢钠(NaHCO3)的质量分数,取10片该药品研碎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共消耗稀盐酸,测得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请计算:

(1)10片药品的质量为 g,反应共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药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答案:

二、实验探究题

1.[猜想与假设].=7(或<7) <7(或=7)

[评价]小方.小钟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小陈直接将pH试纸浸入Na2CO3溶液中

[结论]盐 .不一定

[应用]作洗涤剂,用于除油污(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2. (1)Ca(OH)2

(2)

猜想二:NaOH和Ca(OH)2

(3)不正确 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会与加入的(少量)盐酸反应,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三、探究与计算

1.(1)红 食用纯碱(或Na2CO3) pH试纸 (各1分)

(2)乙(1分) 2NaHCO3△Na2CO3+CO2↑+H2O(2分)

(3)①4.4(1分)

②96.4%(1分)

③稀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纯度偏大。(或水蒸气随CO2气体排出,从而导致所测纯度偏大)(1分)

2.(1)5 2.2

(2)(3)解:设要生成二氧化碳需要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则

NaHCO3+HCl ═ NaCl + H2O+ CO2↑

84          58.5    44

x          y      

解得x=4.2t y=

药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2)药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84%;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1.7%

不行,换成Ba(OH)2,反应后生成NaOH和BaCO3沉淀,再滴加酚酞溶液也呈现红色,那就无法辨别是否有NaOH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7824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