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2014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溶液相关概念的理解,包括溶液的定义、溶液的形成条件、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以及乳化作用等。题目涵盖了多个中考真题,并涉及溶液的日常应用和实际操作,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对溶液知识的掌握程度。

所涉及的知识点

溶液的形成条件及性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一)

溶液的形成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1·漳州中考)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解析】选B。植物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乳浊液;沙子、木炭不溶于水;白糖易溶于水形成溶液。

2.(2013·宿迁中考)下列物质能溶于水且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粉笔灰 B.硝酸铵

C.植物油 D.食盐

【解析】选B。粉笔灰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形成溶液,A错误;硝酸铵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B正确;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C错误;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D错误。

3.(2012·泰安中考)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解析】选D。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征。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A错误;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B错误;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如密度等,C错误,D正确。

4.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  )

A.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

C.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

D.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解析】选D。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是将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从而除去。并不是洗涤剂与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也不是溶解到水中形成溶液,更不是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氯化钠放入水中,形成无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解析】选C。解答此题必须弄清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碘酒是碘溶于酒精中形成的,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用油不溶于水,两者混合,振荡,得到乳浊液,不是溶液,所以不能说食用油是溶质;氯化钠放入水中得到食盐水,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6.室温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0 mL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解析】选B。硝酸钾溶液中又继续溶解了硝酸钾固体,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有固体未溶解,说明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再加入20 mL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不能判断加水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故C、D错。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7.(6分)(2013·哈尔滨中考改编)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此溶液中溶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的功能。

【解析】(1)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质是葡萄糖。

(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导液体流入漏斗,简称引流。

(3)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所以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答案:(1)葡萄糖 (2)引流 (3)乳化

【拓展延伸】

洗涤油脂的方法有多种,但原理各不相同:①用汽油洗涤:溶解油脂;②用热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③用洗洁精或肥皂液或沐浴露洗涤:乳化油脂。

8.(8分)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

(1)在所携带的物品中,食盐、味精能溶于水,形成________,食用油和水混合形成________。

(2)在“灶”上悬挂铁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铁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使用焰心加热    B.使用内焰加热

C.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解析】(1)食盐、味精溶于水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食用油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2)结合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可知,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应使用外焰加热。(3)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性质相同。

答案:(1)溶液 乳浊液 (2)C (3)均一性

9.(12分)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硝酸钾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

(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认为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对小明的判断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龙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作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观察法可知,试管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该温度下,硝酸钾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当溶液底部没有硝酸钾固体剩余时,也不能说该溶液就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所以小明的判断是错误的。若要作出正确判断,可通过实验法,即向该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钾,搅拌后,若能溶解,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答案:(1)试管底部还有硝酸钾固体

(2)小明的判断不正确,因为该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

(3)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看其能否继续溶解,若能溶解,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783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