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三)
物质的溶解性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在时,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在时水中最多能溶解B物质,则( )
A.A的溶解度比B大
B.B的溶解度比A大
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
【解析】选D。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由于它们的温度不相同,物质也不相同,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也未知,故无法比较它们的溶解度的大小。
2.已知下列物质在时的溶解度,其中属于可溶物质的是( )
A.碳酸钙为0.001 B.食盐为
C.熟石灰为 D.氯酸钾为
【解析】选D。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大于而小于,属于可溶性物质,D正确。
3.某温度时,将KCl的饱和溶液,蒸干后得到 KCl固体,则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 )
g B.
C. D.
【解析】选C。由题目信息可知,饱和溶液中含 KCl固体,即
溶剂中可溶解溶质,由此可以确定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
4.(2012·淄博中考)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小峰同学从中获取了以下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A.N物质的溶解度小于M物质的溶解度
B.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时,M、N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t时,M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应指明温度,A错误;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正确;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C、D错误。
5.(2013·潍坊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时,将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
【解析】选A。A选项中由题干图像可以查得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B选项中应对应某一温度来比较其溶解度的大小,故错;C选项中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3%,故错;D选项中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后仍然是饱和溶液,故错。
6.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放在同一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C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
D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解析】选B。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时,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氯化钠全部溶解,水中最多溶解碳酸钠,的碳酸钠有剩余;时,二者的溶解度都是,这时碳酸钠也全部溶解,所以质量分数相同,且均为不饱和溶液。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7.(8分)下面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由上表可推出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时,向水中加入 NH4Cl,形成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时,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说明时,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铵,氯化铵不能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时,的氯化铵全部溶于水中,则溶质为,溶剂为,其质量比为1∶2。
答案:(1)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 1∶2
8.(8分)(2013·东营中考)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甲有剩余,说明甲为饱和溶液,升温后甲中的剩余物质全部溶解,由于甲、乙溶解的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故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由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可以确定甲的溶解度曲线为M,乙的溶解度曲线为N,在P点两条曲线相交,表示此温度下,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答案:(1)甲 (2)相等(或甲=乙)
(3)N 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9.(10分)(2012·日照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时,将甲固体加入到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要使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将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向 的水中加入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即水中最多溶解,则水中最多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2)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具体步骤是:溶解,加热浓缩制成饱和溶液,再降温,析出晶体后过滤。(4)将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没有晶体析出,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5)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开始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说明开始时甲物质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冷却后溶液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
答案:(1)65 (2)加入甲物质(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水) (3)adcb (4)不变 (5)甲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方法归纳】
结晶法分两种方法,四种情况。两种方法是降温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法,四种情况与两种方法的关系是:
(1)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将KNO3从其水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2)将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从其水溶液中析出(如海水晒盐),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如KNO3中混有NaCl),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
(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如NaCl中混有少量KNO3),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