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五)
碱及其性质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2·苏州中考)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的性质。A项中,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B项中,氢氧化钠不具有挥发性。C项中,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能变质。D项中,固体氢氧化钠吸收水蒸气而逐渐溶解。故选B。
2.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A.CO2 B.HCl
C.NaOH D.K2SO4
【解析】选C。本题考查碱的概念,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一点,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CO2、HCl和K2SO4分别属于氧化物、酸和盐;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OH-和Na+,故属于碱。
3.下列物质中,能把稀硫酸、NaOH溶液、Ca(OH)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A.KCl溶液 B.Na2CO3溶液
C.CO2 D.CuCl2溶液
【解析】选B。一次性鉴别出三种溶液,加入的试剂应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KCl溶液与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和NaOH溶液不反应,和C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O2与稀硫酸不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故不能将两者分开;CuCl2溶液与稀硫酸不反应,能与NaOH、Ca(OH)2溶液反应都生成蓝色沉淀,故选B。
4.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解析】选D。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均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石蕊试液变蓝,故可排除A、B、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可用来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5.(2012·广州中考)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解析】选C。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能与CO2反应生成水,但不是所有的碱都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氢氧化钡能和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6.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解析】选B。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A选项正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是白色沉淀,B选项不正确;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Ca(OH)2溶液属于碱溶液,所以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C选项正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7.(8分)(2012·德州中考)某化学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A所示实验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实验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实验,将注射器中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瓶中,会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所示,取一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用水喷湿,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几个探究实验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及实验现象的分析判断的能力。(1)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是由于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脱脂棉团上后与水反应生成氨水使酚酞变红。(2)向锥形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与里面的二氧化碳反应,里面的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熟鸡蛋被压入瓶中。(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的石蕊变红色。
答案:(1)①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或氨水具有挥发性)
②氨气遇水生成碱性物质
(2)熟鸡蛋被压入瓶中
CO2+2NaOH====Na2CO3+H2O
(3)小花变红 CO2+H2O====H2CO3
8.(9分)(2013·广州中考)镍(Ni)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常用于电镀工业和制造电池,硫酸镍溶液显绿色,氢氧化镍为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在这些化合物中镍元素都显+2价。
(1)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将硫酸镍溶液加入试管中,再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1)镍元素显+2价,因此氢氧化镍的化学式为Ni(OH)2。(2)绿色的硫酸镍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绿色沉淀Ni(OH)2和无色Na2SO4溶液。
答案:(1)Ni(OH)2
(2)①NiSO4+2NaOH====Ni(OH)2↓+Na2SO4
②有绿色固体生成,溶液从绿色变成无色
9.(9分)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__________对实验的干扰。
【解析】(1)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装置中压强减小;二氧化碳也能溶于水但溶解的较少,压强变化小于左端,所以U形管左端升高。(2)甲、乙对比,乙能排除水的干扰。
答案:(1)升高 (2)水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