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陕西宝鸡金台09-10学年中小学教师命题比赛九年级上期中试卷6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2009年秋季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试卷包含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全面覆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题目涉及化学变化、物质分类、环境保护、分子原子概念、化学实验操作、元素周期律、化学性质、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试卷涵盖了化学变化、物质分类、环境保护、分子原子概念、化学实验操作、元素周期律、化学性质和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2009年秋学期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中小学教师命题比赛

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6

命题人:金台区陵原中学 郑华

(考试时间:10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

试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12;H—1;N—14;O—16;K—39;I—127;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内)

1.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淀粉转化成葡萄糖 B.火柴梗被折断 C.干冰升华 D.灯泡通电发光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生铁,稀盐酸 B、氢气,碳酸钙

C、石墨,空气 D、二氧化碳,蒸馏水

3.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的是

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D.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

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读液体体积 检验装置气密性 点燃酒精灯 取用固体粉末

A B C D

5、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 硫+氧气 二氧化硫;

C、氢气+氧气 水;

D、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6、在校运动会上短跑的运动场上发令枪打响时,产生的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硫; B、五氧化二磷;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7.测定中土壤中铅、镍、铬、锌等重金属的含量,可了解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这里可提到的铅、镍、铬、锌是指 (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操作;(1)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并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2)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3)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4)加热试管;(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6)熄灭酒精灯;(7)实验完毕将导气管移出水面。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3)(1)(2)(4)(5)(7)(6);    

B.(3)(2)(1)(4)(5)(6)(7);

 C.(2)(1)(3)(4)(5)(6)(7);    

D.(1)(2)(3)(4)(5)(6)(7)。

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10、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最佳方法是( )

A.观察是否澄清、透明

B.品尝是否有异味

C.用肥皂水进行区分

D.加热观察形成水垢的多少

1、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

A.1 B.2

C.3 D.6

12.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

A.瓶中液面上升

B.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13、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K”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真正的“绿色”食品

D.“新盖中盖”牌高钙片,防止老年骨质疏松,一片顶五片

14、现代医学证明,人的牙齿被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1个氢氧根离子和3个磷酸根离子(PO43-),则它的化学式的正确写法是( )

A、Ca5(OH)(PO4)3 ;

B、Ca(OH)(PO4)3 ;

C、 Ca3(OH)(PO4)3 ;

D、 Ca4(OH)(PO4)3 。

15、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16.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就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下列描述属于三聚氰胺的化学性质的是

A.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

B.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

C.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

D.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17、2005年“6·国际禁毒日宣传主题为“珍惜自我,健康抉择”。冰毒是毒品的一种,化学式为C10H15N,下列有关冰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冰毒中含有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

B冰毒中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 ;

C.冰毒中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个数比为10:15:1

D.冰毒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5:14。

18、下列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 ②Cl2 ③HClO ④X ⑤NaCl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 AgCl              B. KClO3               

C. HClO2            D. Cl2O5 

19、学生练习用量筒取水的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为60ml,倒出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40ml B、小于40ml

C、等于40ml D、无法确定

20、建设节约型社会人人有责,下列节约行为中可行的是 ( )

A.直接用工厂排出的废水灌溉农田

B.吃经高温蒸煮后的霉变大米

C.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用洗菜、洗衣的水冲洗厕所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7分)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两个氮原子:______; ②两个亚铁离子:________; ③两个氢分子:_______.

.请说出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意义:

①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H2O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M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中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蒸发水和电解水是两种不同内型的变化,从分子、原子的观点看蒸发水的过程中是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从电解水可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的长江水浑浊不堪,是因为水流量增大。引起河床的泥沙悬浮。自来水厂取水后要除去水中的泥沙,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要除去水中的异味,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水的硬度太大,人们在饮用前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硬度。

、科学家在合成超导材料时,偶然制得了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的紫色化学合成物质BaCuSi2O6,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Si呈_______价。写出相同价态硅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体现了分子的哪一点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4月,南昌某化工厂一液氯罐发生泄漏,造成多人中毒。小龙同学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上网,查找氯气的资料,得知: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能溶于水,且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

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氯泄漏时,下列防御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B.逃生时应往高处逆风跑

C.逃生时应往低处顺风跑

(3)液氯泄漏后,消防队员可向空气中喷洒________ 以减少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⑷液氯泄漏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后,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安全大检查。请你结合具体的化学实验,说出避免实验事故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标出下表所列的化合物中划线元素的化合价

三、实验题:(23分)

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①明确实验目的; 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装置图回答⑴~⑶题的问题:(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⑴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出氧气,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

①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②收集有关资料:双氧水是一种无色_________,二氧化锰是一种_________(填物质状态);反应条件无需________;氧气的密度_____于空气的密度,且__________________水。

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________.

④进行科学实验。

⑵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化铵+氢氧化钙 氯化钙+水+氨气。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L,空气的密度为/L,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①明确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收集有关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设计合理的方案: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___________.

④进行科学实验。

  ⑶如果实验室选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收集氧气,

请问应该从___端进____端出。

2.(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蜡烛的有关化学性质,已进行了查资料(内容略)、部分实验设计和观察及假设了部分结论,假如你是该组的成员,(1)请你根据下表完成整个探究报告(填写在表中)

此方案还可能经历了哪些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10分)

1.在某公共场所张贴有以下广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肥中的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不要求计算过程,下同)____(1分)

(2)该化肥碳酸氢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氮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该化肥中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因此这是一则_______(填“真实”或“虚假”)广告。(计算结果精确到0.1%)(2分)

2、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盐。碘盐就是在食盐

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碘盐中约含碘。

(1)求该食盐中碘酸钾的质量分数(3分)

(2)成人每天约需1.5×10-碘,假设这些碘80%是从碘盐中摄取的,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多少克?(3分)

金台区中小学教师命题比赛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6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C;4、C;5、D;6、B;7、A;8、A;9、C;10、C;11、B;

12、A;13、A;14、C;15、D;16、D;17、A;18、D; 19、; A 20、D

二、填空题:

1、①2N;  ②2Fe2+;  ③2H2;

2、①表示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表示两个铜原子;

③前面的“2”表示两个水分子;后面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④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

3、Al2O3;

4、分子、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5、过滤(沉降和过滤)、用活性炭吸附、煮沸(或蒸馏);

6、四、+4、SiO2;

7、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8、⑴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又剧毒,能与水、碱等物质反应。

⑵A、B;

⑶水或者碱溶液;

⑷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等言知有理都可以。

9. +4;+7;+5

三、1.⑴②液体、固体、加热、大、不易溶于水;

③A、E或F

⑵①在实验室制取氨气;

②氯化铵和氢氧化钙都是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③C、D

⑶ b、a

2.(1)A、实验现象:蜡烛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烧杯内壁有水雾,烧杯壁有黑色颗

粒。(1分) (说明:实验现象有下划线为给分点,答案合理均给分。)

结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或烧杯内氧气基本耗尽)。(1分)

(说明:答案内容不全不得分。)

B、结论:焰心和内焰的温度低于外焰的温度(或焰心、内焰、外焰温度不同)(1分)

C、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又变澄清,局部变黑。(1分)

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证明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1分)

D、实验步骤: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小烧杯(或在火焰的上方放一个干、冷的玻璃片)。(1分)

实验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珠)。或玻璃片上有水雾(珠)。(1分)

(2)(共3分)进行实验操作(或实施实验方案),(1分)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分)分析并得出结论(或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1分)(说明,无论学生写几步,只要有三层意思即得分。)

五、1、⑴79

⑵氮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14:5:12:48;

⑶因为纯净的碳酸氢铵中N%=17.7%<24.1%,所以该广告不属实。

2、⑴0.0034%;

⑵6;

出题意图:为了检测学生上半学期学习情况,更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下半期教学提供科学资料,特出本试题。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8522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