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一、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在压强为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沸点是。时水的密度最大,为·cm-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的______。
答案:无色 无味 透明 小
二、水的组成(利用水的电解探究水的组成)
1.实验装置
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图2-22
2.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______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气体体积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气体体积多,体积比约为______。
3.气体检验:用______检验乙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______检验甲管中的气体,能燃烧,火焰是淡蓝色,是氢气。
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注意:电源要用直流电。
水 ______+ ______
H2O ______+ ______
做完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水是由______元素组成的,物质可分。
答案:2.气泡 1∶2 3.带火星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 4.氢气 氧气 H2 O2 氢、氧
三、氢气
1.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没有______、没有______的气体,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______的气体,所以命名为氢气。
2.化学性质
氢气具有______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______,产生______火焰,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______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
3.验纯方法
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的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答案:1.颜色 气味 难 小 小
2.可燃 热量 淡蓝色 水珠 验纯 3.爆鸣声
四、水净化的一般办法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和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1)吸附: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______出来。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还可以吸附掉一些______的杂质,除去异味。
(2)沉淀:对于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_。
(3)过滤
过滤是分离不溶性______和______的一种方法。
①过滤所需仪器
漏斗、______、______、铁架台(带铁圈)。
②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将滤纸折叠成圆锥形,用水湿润使其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滤纸要低于______的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______的边缘。
三靠: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靠在______滤纸的一边;盛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的中上端,倾倒过滤液时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漏斗的最下端要紧贴在烧杯内壁上,以免滤液飞溅。
(4)蒸馏:给液体加热,使它变成______,再使______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馏。通过蒸馏,可以利用物质的______不同来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也可以把混在液体中的不挥发性杂质除去。
答案:沉淀 过滤 吸附 蒸馏
(1)吸附 沉淀 可溶性 (2)吸附沉淀 (3)固体 液体 ①玻璃棒 烧杯 ②漏斗 滤纸 三层 (4)蒸气 蒸气 沸点
五、硬水和软水
1.硬水和软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河水多是硬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检验
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反之是软水。
3.软化硬水的方法
(1)生活中煮沸,可使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淀析出,以降低水的硬度。
(2)实验室根据水和杂质的沸点不同,用蒸馏法获取蒸馏水。
蒸馏: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疑难突破
1.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能喝吗?
剖析:无色透明的水不一定是纯净的水,无色透明的水只能说明水中不含不溶性杂质,有可能有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可溶性杂质。
答案:不一定能饮用。
2.为什么烧水的水壶内时间长了会有水垢?
剖析:因为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变成难溶性物质,于是形成水垢。
答案: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在烧水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不溶性的物质,即形成了水垢。
问题探究
问题1:家中的水壶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壶底会结上一层厚厚的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氢氧化镁,能溶于酸)。试利用家中现有的物质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来除去铝壶中的水垢。
探究:水垢能溶于酸,家中常见的酸,就是醋酸。
先用机械刮擦的方法除去壶帮和壶嘴里比较松软的水垢,这样可以减少食醋的用量,然后把食醋倒入壶里。为了加快反应,还应该把水壶加热,温度维持在60—。这样,水垢就可以慢慢变得疏松,容易去除。
问题2:设计实验区分蒸馏水和自来水。
探究:取这两种水各少许放于两个烧杯中,加热蒸发至完全没有,观察烧杯底部,如果出现少量的固体物质则是自来水,另一种水则为蒸馏水。
典题精讲
例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思路解析
实验现象是凭我们的感官感觉到的。如眼看、鼻闻、触摸等。而选项A所描述的,确实是我们通过眼睛看到的,并做了直接描写,所以是题目所要求的答案。而B选项所描述为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且它们的体积分别是2∶1,只能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实验,得出的结论,而不应算作实验现象,所以不能是题目的答案。而C、D选项都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所以它们都不是本题的答案。
答案:A
例2:图2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B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与时间关系图,试完成下列问题:
图2-23
(1)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______极。
(2)气体B以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说明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3)实验室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氢气和氧气?这是根据气体的什么性质?
(4)4分钟后,甲、乙排除管内水的体积比各为多少?
思路解析
本题考点是学生对电解水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考查方式较灵活,有简答、填空、识图等形式。既考查了相关化学知识,又将数学、物理知识运用于化学中,因此综合性较强。本题应从图B着眼,在横坐标上取一点,发现相同时间内A气体体积大于B气体体积,故A为氢气,B为氧气。其他各问就可顺利作答了。
答案:(1)负 (2)带火星木条复燃 助燃性 (3)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4)V(甲)∶V(乙)=2∶1
知识导航
自然界中存在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在压强为101千帕时,加热到水就烧开了。冬天,到了就要结冰。冰浮在水面上。
正极得氧,负极得氢。若将图中正、负极反接,左边试管得氧,右边试管得氢。
实验技巧:
水的导电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电解水时在水里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水的电解需要通直流电,干电池就是一种直流电源。
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但质量却是氧气的1/8。
氧气的检验是利用带火星的木条,即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氢气的检验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由于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且知道物质是可以再分的。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氢意即“轻”。因此氢气可以用来填充气球,气球可以高高飘扬。
一切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均可能发生爆炸。各物质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74.2%。
对于任何可燃性气体,燃烧之前都需要检验纯度。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进行二次验纯时,必须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待一会儿,防止残留在试管内的氢气火焰引爆不纯的氢气。
利用明矾等絮凝剂,这些絮凝剂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过滤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若两种物质混合,需进行过滤分离,则必须符合一种可溶、一种不溶。过滤时一定严格按照“一贴”“二低”“三靠”进行操作。否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蒸馏操作时要注意的要点是:
①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少量防暴沸沸石或碎瓷片。
②蒸馏时注意保持温度缓慢上升,同时通入冷水进行冷却。
③当蒸馏烧瓶中只有少量液体或已达到规定要求时即停止蒸馏。
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②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③人们长期饮用硬水有害人体的健康。
人们在煮沸硬水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形成水垢,水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某种原来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经过加热后,形成了不溶性的化合物。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疑难导析
需说明水中的杂质除了不溶性的杂质,还有可溶性的杂质,无色透明的水只能保证不含不溶性杂质,但可能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可溶性杂质。
要强调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不溶性的物质,即形成了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把硬水变成软水的过程。
问题导思
要先知道水垢的成分。在喝自来水时,我们通常把水煮沸,这时水中溶解的部分钙和镁的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Ca(HCO3)2、Mg(HCO3)2,受热以后,就会分解,形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微溶的碳酸镁,碳酸镁与水反应进一步转变为难溶的氢氧化镁。这样一来,水质提高了,水中的杂质变成了沉淀物,也就形成了水壶中的水垢。我们设法除去这些杂质即可。
先要知道蒸馏水是纯度较高的水,不仅没有不溶性杂质,而且没有可溶性杂质。而自来水中虽然没有不溶性杂质,但是有可溶性杂质,把水蒸发除去,可溶性杂质即可暴露出来。然后根据蒸馏水和自来水的组成特点设计实验。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
在水的电解过程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但质量却是氧气的1/8。
典题变式
下列关于水在通电情况下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可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B.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正极上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8
答案:B
绿色通道
本题考点是学生对电解水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考查方式较灵活,有简答、填空、识图等形式。既考查了相关化学知识,又将数学、物理知识运用于化学中,因此综合性较强。
典题变式
图2-24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图2-24
(1)电源的A为______极,B ______为极。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可以用______检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可以用______检验。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答案:(1)负 正
(2)氢气 点燃的木条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水氢气+氧气
(3)氢、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