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初中化学新课标沪教版第三单元名师导航(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物质由微粒组成、微粒不断运动以及微粒之间存在空隙这三个核心概念展开。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质。试卷内容涉及微粒的概念、微粒运动的实证以及微粒间的间隔等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由微粒构成的科学观念。

所涉及的知识点

物质由大量微粒组成,这些微粒在不断运动,并且微粒之间存在空隙。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

取少量的食盐加到一杯水中,食盐会逐渐消失,蘸一点水尝尝,你会感觉到“水变咸了”,这说明每一点水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的微粒;再取少量的砂糖加到一杯水中,砂糖也会逐渐消失,蘸一点水尝尝,你会感觉到“水变甜了”,这说明每一点水中都含_____________有的微粒。

答案:微粒 食盐 蔗糖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1.当我们走近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这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_____________,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两例吗?_____________。

2.向氨水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液体会变成_____色。

3.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构成氨的微粒从烧杯中跑出来,氨的微粒又极易被水吸收,所以你会看到盛有蒸馏水和无色酚酞的液体会变成_____色,这个实验也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停地运动着 当我们打开酒精瓶时,会嗅到酒精的气味;做饭时,我们会闻到饭菜的香味 2.红 3.红 不停地运动着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1.水是由________的微粒构成的,酒精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果将100 mL的水和100 mL的酒精充分混合,你会发现混合后液体的体积_____200 mL(填“等于”或“大于”或“小于”),这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_____。

2.用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入相同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地推入,______________更容易被压缩,这说明________态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隙大。

答案:1.水 酒精的微粒 小于 有空隙 

2.空气 气

疑难突破

1.实验一,高锰酸钾的溶解是如何体现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剖析:在这个实验中也是从物质的可分性来认识的,颗粒状的高锰酸钾研磨成粉末状的,说明可以再分;把高锰酸钾加入水形成溶液,溶液变成红色,也说明高锰酸钾还可以再分;再把这些溶液放入更多的水中,也有一定的颜色,说明每一滴液体中也都含有高锰酸钾,这也说明高锰酸钾还可以再分。这样一直分下去,就得到了很小的高锰酸钾的微粒,高锰酸钾是由大量的高锰酸钾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2.微粒间为什么不是紧密地靠在一起,而是存在着一定的间隔?

剖析:微粒间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所以微粒之间总保持一定的距离。当距离太靠近时,排斥力大于吸引力,距离变大;当距离太远时,吸引力大于排斥力,距离就变小。

问题探究

问题:请利用家庭或生活现有的物品设计化学实验探究微粒不断运动。

探究:方案一:

方案二:

典题精讲

例1:水变成水蒸气是( )

A.水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B.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水的微粒由静止变成了运动

思路解析

水变成水蒸气,这是一个状态的改变,由液体变成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不对。从微粒的角度来看,温度升高,微粒的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间隔增大,所以体积才变大,本质是微粒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水的微粒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A不对。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在运动,D不对。

答案:C

例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温度的高低对微粒运动的影响。

思路解析

本题和我们的生活实例或者是在学习中接触到例子相联系,如把糖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看溶解得快慢,就可体现出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或者把一滴红墨水滴入相同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中,看其扩散得快慢。

答案:实验操作:分别取相同质量的的热水和的水,向其中同时放入相同质量的蔗糖。

实验现象:在热水中,蔗糖溶解得快。

结论: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就越快。

知识导学

水是由大量的这样的水的微粒聚集而成的。同样的,其他的物质也是由本身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知微粒的存在,例如,当你走近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构成花香的微粒运动到我们鼻孔中去了;湿衣服晾干,是一个个的水微粒不断地从湿衣服上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衣服干了;在家里倒一杯开水,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上的水花在不断地运动,这是许许多多的水的微粒相互运动的结果。所有上述现象都体现了微粒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

水和酒精的混合一定要注意,应先向量筒加入水,再加入酒精,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大,如果先加酒精后加入水,很容易混合比较充分,就不会出现体积变小的现象或现象不明显。

对一般的物质来说,固体、液体的微粒间的间隔小,不易被压缩;气体微粒间的间隔比较大,容易被压缩。

疑难导析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从物质的可分性来认识的,每一步操作都是说明物质可以再分,最后要总结一下,分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分了,就得到了高锰酸钾的微粒。高锰酸钾就是由这样的很小的大量的高锰酸钾的微粒聚集而成的。

要想弄清原因,就必须知道微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的作用力,彼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当外界条件不变时,这个距离一般不变。

问题导思

本题是具有开放性的一道试题,做这道题应该联想到生活中一些与微粒的运动或微粒之间有间隔的事例。如湿衣服晾干就是水的微粒运动的结果;湿衣服在太阳光下,在温度高的地方比在阴暗的地方干得快,是因为温度高处水的微粒运动得快,所以干得快。

方案一:设计的依据是选取有颜色的溶液与无色的水混合,根据水中颜色的变化判断微粒是否是运动的。

方案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选取有气味的白酒做实验,根据空气中气味的变化,可判断微粒是否是运动着的。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

这道题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微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物质不同的状态主要区别是微粒之间的间隔不同。

典题变式

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

A.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D.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B

绿色通道

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但温度对微粒的运动有怎样的影响,需要进行对比实验才能知道。在进行对比时要注意只有温度这一个量不同,其他的量都应该相同。

典题变式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温度的高低对微粒间的间隔有何影响。

答案:

实验操作:在室温下,用一注射器吸入5 mL的空气,封住口,对它升温至,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活塞的刻度向外移动,气体体积变大。

结论: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也变大。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8636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