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物理

2014年第一节 电是什么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静电现象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题目涵盖了从简单的现象观察到具体的实验分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带电现象的本质及其实际应用。

所涉及的知识点

摩擦起电是由于不同物质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产生带电现象。电荷间存在相互吸引或排斥的规律,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静电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预防措施。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练基础·达标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与物体带电无关的是(  )

A.塑料与头发摩擦后能吸引小纸屑

B.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全粘在一起

C.琥珀与毛织物摩擦后能吸引纸屑

D.身上穿着的化纤衣服很容易吸到灰尘

【解析】选B。本题考查摩擦起电。塑料与头发摩擦后能吸引小纸屑,琥珀与毛织物摩擦后能吸引纸屑,身上穿着的化纤衣服很容易吸到灰尘,都与静电有关;书本被水浸湿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书里面的纸张全粘在一起,与摩擦起电无关。

2.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它们带电的情况是(  )

A.玻璃棒和丝绸都带正电

B.玻璃棒和丝绸都带负电

C.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D.玻璃棒带负电,丝绸带正电

【解析】选C。本题考查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3.(2014·成都七中月考)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甲和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与甲相排斥、与乙相吸引。于是可以判定(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C.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D.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与甲相排斥,则甲也带负电;因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与乙相吸引,乙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

【易错警示】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带电体和轻小物体之间也会相互吸引,所以相互吸引时可以判断两个物体都带电且带异种电,或一个物体不带电,另一个物体带电。

4.如图,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电荷作用规律的应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会有电荷发生转移,两个金属箔片有可能都带正电,也有可能都带负电,两个箔片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但不会出现两个箔片带异种电荷的现象。

5.(2013·佛山中考)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     带正电;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       ,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摩擦起电现象及解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带正电,A与B排斥,说明B带正电,A与C吸引,说明C带负电或不带电;风扇扇叶转动时,与空气摩擦而带电,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扇叶会布满灰尘。

答案:B 摩擦 吸引轻小物体

6.下列有关生活中的静电,利用静电技术的是    ,为防止静电危害而采取措施的是    。

①静电除尘 ②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 ③静电复印

④雷雨天不能在高大树木下避雨 ⑤静电喷涂

【解析】本题考查对静电现象的了解程度。①利用静电,除去烟气中的粉尘,属于静电的应用;②飞机上的着地轮装有搭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做轮胎,是为了及时地把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电荷通过导体而转移给大地,以免发生放电现象,保证飞机和乘客的安全。是为了防止静电;③复印机复印文件资料,就是利用静电墨粉成在鼓上;④下雨天,云层带电打雷,有静电,不能在高大树木下避雨,防止触电,是静电的防止;⑤利用静电吸附,将涂料微粒均匀地喷涂在接地金属物体上,属于静电的应用。

答案:①③⑤ ②④

【试题备选】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发生了转移

B.只有摩擦起电,才能使物体带电

C.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则一定是一个带正电,另一个带负电

D.与任何物体摩擦后的玻璃棒一定带正电

【解析】选A。本题考查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实质:物体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中有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有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静电感应、摩擦起电都能使物体带电;两个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可能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玻璃棒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差,如果遇到束缚电子的能力比它还差的物体,就将得到电子,带负电。故选A。

2.有同学认为摩擦起电的过程是创造了电荷,你认为正确吗?你的想法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摩擦起电的实质。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导致了在摩擦过程中使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正电。因此,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使物体的正、负电荷数不相等。

答案:不正确。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使物体的正、负电荷数不相等。

【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把一根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如图,这根玻璃棒带什么电?

【学生自答】

正电

【教师点评】

①优点:知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②错误之处:忽略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正确答案】

带正电或不带电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9967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