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
电是什么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2014·济宁金乡实验月考)在综合实践课上,小明和小华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和塑料圆珠笔杆都能吸引纸屑,如图所示,此现象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C.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D.分子是带电的粒子
【解析】选C。本题考查摩擦起电。塑料尺与圆珠笔杆用毛皮摩擦后,塑料尺与圆珠笔杆会带电,而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故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和塑料圆珠笔杆都能吸引纸屑。故选C。
【方法归纳】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2)物体带电的标志是能吸引轻小的物体,比如能吸引灰尘、纸屑等。
【变式训练】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
A.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B.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解析】选B。本题考查摩擦起电的实质。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故选B。
2.(2013·枣庄中考)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
C和A互相排斥,则( )
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已知A带负电,C和A互相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C带负电。又因为A和B互相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吸引,所以B可能带正电,根据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也可能不带电。所以B可能不带电或带正电,C带负电。故选D。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验电器下端的金属箔会张开一定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橡胶棒上的质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B.两片金属箔都带上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C.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D.两片金属箔都带上负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解析】选D。本题考查验电器的原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橡胶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后,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验电器下端的金属箔上,金属箔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易错警示】在金属导体内部发生转移的是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不发生转移。
4.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是尽快把静电导走,避免过多地积累。下列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
A.静电除尘 B.静电感应
C.避雷针 D.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解析】选C。本题考查关于静电的防止与应用。静电除尘时除尘器中的空气被电离,烟雾颗粒吸附电子而带负电,颗粒向电源正极运动,属于静电应用;静电感应是利用电荷接近导体,在导体两端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属于静电应用;当打雷的时候,由于静电感应,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积累了很多的静电,容易导致雷击事故,所以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安装避雷针可以把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属于静电防止,故C正确;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是利用静电感应现象收集到电荷,属于静电应用。
【知识拓展】发生雷电的原因
雷电是一种静电现象,“天上的电”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
原来,产生雷电的云层带有大量电荷,带电云层之间或带电云层和地面之间发生剧烈放电时,会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和雷声。发生闪电时放电电流很大,如果云层向建筑物等放电,会使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这就是雷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5.(2013·绥化中考)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这是
现象。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 (选填“同”或“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析】本题考查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这是摩擦起电现象;当梳子和头发相互摩擦时,梳子和头发带有异种电荷,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头发会随着梳子飞起来。
答案:摩擦起电 异
6.自然界中只存在 种电荷,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在干燥的天气里,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另一端撕成很多条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次,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这是因为
。
【解析】本题考查摩擦起电与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自然界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塑料细丝与手摩擦后,发生摩擦起电现象,使塑料细丝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细丝蓬散开来。
答案:两 细丝摩擦后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2014·哈尔滨香坊区期中)如图,验电器是 的仪器,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的现象是金属箔会张开,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 。
【解析】本题考查验电器的原理。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答案: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8.(3分)售货员为打开如图所示的新的塑料袋,常用两手揉搓其表面就能方便地将塑料袋打开,请根据所学电学知识做尝试性解释。
【解析】物体相互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分析答题。
答案:摩擦起电使塑料袋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斥,故方便地将塑料袋打开。
9.(3分)干燥的季节,方明同学的手接触到家中金属水龙头时,感觉被“电”了一下。请你猜想方明被“电”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一个猜想)
【解析】本题考查摩擦起电。被“电”了,就是一种触电。正、负电荷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产生“放电”现象;猜想:衣服与皮肤摩擦后产生的电荷积累到一定量时,人接触到金属水龙头,会产生“放电”现象,此时人有被“电”的感觉。
答案:猜想:衣服与皮肤摩擦后产生的电荷积累到一定量时,人接触到金属水龙头,会产生“放电”现象,此时人有被“电”的感觉。
四、作图题(6分)
10.请在下面导体的相应部位画出感应电荷。
【解析】本题考查静电感应现象。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导体相接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离带电体近的一端,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一端,所以与带负电的物体靠近的一端带正电,远离的一端带负电;与带正电的物体靠近的一端带负电,远离的一端带正电。
答案:
【培优训练】
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球体,B为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个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带电体带正电,用绝缘丝线悬吊的小球带正电,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小球偏离竖直方向。(2)由图示可知,小球在P1处,离带电体距离较近,小球与竖直方向的偏角大;小球在P3处,离带电体距离较远,小球与竖直方向的偏角小。因此,根据小球偏角的大小和小球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关系,就可以提出问题。
答案:(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或受到A球对它的排斥力)
(2)同种电荷间排斥力的大小与电荷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或者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任选一个)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