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
熔化与凝固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2014·黑龙江伊春区期末)关于物质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B.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都相同
C.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却不断上升
【解析】选C。本题考查熔点和凝固点的区别。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A选项说法正确;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都相同,B选项说法正确;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选项说法错误;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温度却不断上升,D选项说法正确。
2.(2013·常州中考)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 064.6℃,铱的熔点是2 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加热至1 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 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 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 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解析】选B。本题考查晶体的熔点。黄金的熔点是1 ,铱的熔点是
2 ,将黄金制品加热至1 ,黄金全部熔化为液体,但铱仍然是固体,所以可用来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加热至1 ,黄金和铱都不熔化,仍是固体,无法区分;加热至2 和3 ,黄金和铱都处于液态,也无法区分。故选B。
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一种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20℃
C.在第10 min时该物质为液态
D.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熔化图像的解读。由图像可知,此物质有确定的熔点,为50℃(BC对应的温度),应为晶体;由图像知第20 min时晶体才开始熔化,所以第10 min时该物质为固态;物质在B点开始熔化,C点熔化完毕,所以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故选D。
4.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氧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铜的熔点是1 083℃,而铁的熔点是1 535℃,故铁水的温度大于或等于1 535℃,所以把铜球放入铁水中,温度超过铜的熔点,还能继续吸热,故铜球会熔化,A错;-255℃大于-259℃,所以固态的氧,会熔化成液态的氧,B错;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8.8℃,即液态水银的凝固点是-38.8℃,所以在-40℃时,温度达到液态水银的凝固点,还能继续放热,所以水银已经处于固态,不能测量温度,故C错;钨丝的熔点很高,不易熔化,故正确答案为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5.(2013·衡阳中考)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 (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熔化的判断及熔化特点。铺一层碎冰块,碎冰块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熔化现象,因为冰块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答案:熔化 吸
6.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 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豆腐有很多水分,放入冰箱水受冷就会凝固,水凝固时体积要变大;拿出来,凝固的小冰晶熔化,体积减小,所以冻豆腐上有很多小孔。
答案:凝固 熔化
7.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的图像,它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是 min,这一过程是 热过程。
【解题指南】(1)水平线对应的温度为该物质的凝固点。
(2)水平线所对应的时间为该物质的凝固时间。
(3)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的凝固图像。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有一段放出热量而温度(熔点)不变的过程,从图示可知,此晶体的凝固点是80℃,凝固过程为BC段,经历的时间为10 min-5 min=5 min,凝固过程为放热过程。
答案:80 5 放
三、作图题(3分)
8.(2013·南昌中考)亲爱的同学,请你在图中画出从钢锭铸造成钢轨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及图像。钢属于晶体,铸造过程中钢锭先熔化后凝固,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11分)
9.(2013·泰州中考)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变化,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由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变化”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固体的熔化特点。(1)冰放在烧杯中,会从杯壁和空气中吸热,缓慢熔化,所以冰的温度上升很慢,但为了使冰受热均匀,应不断搅拌冰块。(2)实验中既要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还要注意观察冰块的状态变化,才能得到冰熔化时的完整特点;图中温度计的液面在零摄氏度以下,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4℃。(3)要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分两步:先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然后再连线。(4)观察图像,可以看出,在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1)慢 不断搅拌 (2)物态 -4
(3)如图所示
(4)不变
【培优训练】
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 ;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 min海波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图丁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熔化规律。(1)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所以在做实验时把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应该使试管受热均匀。(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是俯视、C是仰视,都会使读数不正确。温度计所对应的示数是。(3)海波是晶体,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在第
10 min,晶体熔化时吸热的同时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4)蜂蜡是非晶体,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时温度上升。
答案:(1)均匀受热 (2)B 42 (3)吸收 不变 固液共存 (4)升高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