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练基础·达标检测
1.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解析】选D。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选D。
2.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
A.干冰液化放热 B.干冰熔化吸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
【解析】选C。本题考查升华的应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容易升华,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降低食品温度。故选C。
3.(2013·雅安中考)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1)(4)
C.(2)(3) D.(2)(4)
【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特点。春天,冰雪融化是冰熔化吸热;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罐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秋天,清晨出现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附在空气浮尘上形成的;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是升华现象,吸热。故B选项正确。
【方法归纳】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不同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共有六个物态变化过程。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一定伴随吸热或放热,熔化、汽化、升华都是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都是放热过程。
4.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一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
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放热
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吸热
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情况。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而小水珠是液态,故A错;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这一过程需要放热,B对;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这一过程需要放热,故C、D都错。
5.(2013·宜昌中考)初冬的早晨,常常看到草地上有一层霜,这层霜是由
经过 (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凝华的知识。凝华指的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我们看不见,但是在以下放出热量后变成固态的冰晶,我们看到的就是霜、雪或者冰花。
答案:水蒸气 凝华
6.,第30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当低温持续在以下时,雪雕作品一天天地减小,这是一种 (填物态变化)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升华现象。寒冬气温低于,不能达到冰的熔点,故雪雕不会熔化,雪雕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
答案:升华
7.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碘 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的碘。
【解析】本题考查升华和凝华现象。给碘加热,碘吸收热量后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碘蒸气遇冷后又会放出热量,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碘。
答案:吸收 凝华
【一点通】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
春晚舞台上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舞台上“白雾”形成的原因。
【学生自答】
①舞台上的“白雾”是气体。
②由于干冰升华形成的。
【教师点评】
①错误:“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液体。
②错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过程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雾”。
【正确答案】
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