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物理

2014第四节升华与凝华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涉及物态变化的相关内容,包括升华、凝华、熔化、汽化、液化等现象。试题类型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简答题和实验探究题,旨在全面检测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升华、凝华、熔化、汽化、液化等现象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四)

升华与凝华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黑色碳粉为固体,激光照射时,碳粉吸热直接变为气态的碳蒸气,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为升华现象。故选D。

2.(2014·成都树德实验期末)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江面弥漫的大雾

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解析】选A。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粒,A对;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错;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错;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D错。

3.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杯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杯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干冰的作用。将干冰投入水中,则干冰会吸收热量变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表现为水中出现大量的气体,水在剧烈“沸腾”,由于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导致杯口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故选D。

4.(2013·南京中考)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冰凌消融属于熔化现象,吸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放热;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吸热;露珠属于液化现象,放热。所以吸热的是甲、丙两图,C选项正确。

5.(2014·无锡滨湖月考)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解析】选D。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卫生球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卫生球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6.(2014·南靖二中月考)填写下列物理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指出吸热或放热:

(1)冬天,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常会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需要    热;

(2)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日久不见了,这属于    过程,要    热。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吸、放热情况。冬天门窗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即为凝华过程,该过程是放热的;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该过程吸热。

答案:(1)内 凝华 放 (2)升华 吸

【易错警示】只有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或其他物体)才会发生凝华现象。所以“冰花”应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而不是玻璃的外侧。

7.某日,某地实施了人工降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晶。水蒸气变成冰晶的过程中    热量。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把碘化银撒向云层,碘化银很容易分解,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水蒸气的温度下降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水蒸气变成小冰晶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 凝华 放出

【变式训练】白炽灯中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   (选填“高”或“低”),使用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灯泡会变黑又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

【解析】灯丝正常工作时,温度达到2 000℃,低于钨丝的熔点,钨丝不会熔化。钨丝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

答案:高 升华 凝华

8.(2014·成都树德实验期末)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时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会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上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理由是这些物态变化都     。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飞船快速落下时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飞船温度升高,成为一个火球;为了保护飞船不被烧毁,需要其他物质在飞船上吸收热量。在六种物态变化中,从外界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所以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

答案:熔化 汽化 升华 从外界吸热

【方法归纳】“猜想”的方法

在物理实验探究中需要猜想,猜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想象。

提出猜想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生活经验或直觉思维提出猜想。

(2)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提出猜想。

(3)通过类比提出猜想。

(4)通过合理推理提出猜想。

(5)利用自然科学的美学原理提出猜想。

三、简答题(3分)

9.(2013·吉林中考)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室外活动时经常会长出“白眉毛”或“白胡子”。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该现象形成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要求平时多观察、多思考。“白眉毛”或“白胡子”实质上是固态的小冰晶附在眉毛和胡子上,是由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答案:人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人的脸上,形成“白眉毛”或“白胡子”。

四、实验探究题(10分)

10.如图所示是妮妮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解析】本题考查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探究。本实验用碘粉模拟“人造雪”,因此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碘粉。应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因此应据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固定铁圈的位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碘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1)酒精灯及其火焰 (2)碘粉

(3)碘粉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然后又在棉线上看到碘的晶体 (4)先升华后凝华

【培优训练】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请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地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特点。在做“碘的升华”的实验时,为了防止由于汽化而产生碘蒸气,故要控制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才能使实验现象更有说服力。在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出现的碘蒸气也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而在实验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答案:实验2更好些。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不能说明“碘的升华”;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000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