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物理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期终综合复习题3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针对九年级学生的物理知识进行考察,涵盖了机械、功与能、电路分析、滑轮组、能量转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题目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和解答题,旨在全面检验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考查了学生对机械、功与能、电路分析、滑轮组、能量转化等多个物理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其中包含了杠杆原理、滑轮组机械效率、功与功率的计算、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路图的连接、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内容。

九年级物理卷期终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4分,每题2分。)

1.、如图1所示的四种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如图2所示,两个滑轮完全相同,其重力均为20N.分别用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0N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 )

A.N B.kg C.Pa D.J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B.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

C.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5、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采用空降的方法抢救被困的灾民。如图3所示为解放军15名空降兵勇士在地形十分复杂、气候特别恶劣,又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从4999米高空跳伞的情景。他们跳出飞机舱门,在打开降落伞之前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大,这一过程中伞兵勇士的(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6、学校校园有前后两道门,为了加强校内安全,学校给值班室安上了指示灯,只有当两道门都关上时(关上一道门相当于闭合一个开关),值班室内的指示灯才会发光,表明门都关上了。下列图4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7、在图5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端滑动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灯L变暗

B.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灯L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灯L变亮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灯L变亮

8、如图6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的是:( )

冬天,搓手会让 冬天,嘴对手 炒菜时,铁锅热 水蒸气把软木塞冲

手变暖和 哈气取暖 得烫手 开时,温度会降低

A. B. C. D.

9、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

A.①做功冲程 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压缩冲程 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 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做功冲程 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做功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压缩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压缩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做功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0、关于R=U/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减小,导体的电阻就增大 C.导体的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11、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电路做电学实验时,出现一处电路故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短路   

B.若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断路 C.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R1断路   

D.若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R2短路

12、物理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法”“转换法”等科学方法。在下列研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电流时,将电流与水流相比,从分析水流的入手来分析电流

B.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C.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通过比较纸盒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动能的大小

D.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进行探究

二、填空题(共26分,每空1分。)

13、如图8,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已知物重120N,物体被提升2m,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人拉绳子的力F=______N,绳子自由端被拉移动______m。若每个滑轮重30N,则人拉绳子的力又为_______。

14、甲同学用10N的水平拉力将重300N的箱子沿水平地面匀速移动了10m,乙同学将这只箱子匀速举高2m,则甲同学做功_____J,乙同学做功_____J。

15、甲、乙两台机器,甲做的功是乙做的功的2倍,而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的时间的2倍,则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是 。

16、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比值,它可以用公式___________表示。用重10N的桶从井中提水,若水重200N,水面距离井口3m,则在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等于__________,总功等于________,额外功等于_________,机械效率等于_______。

17、陈明同学摘录一条信息:通常人体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人体以红外线的方式不断向外辐射热量。每小时人体释放的热量,能使相当于自身质量的水的温度升高2℃。假设陈明同学的质量是60kg,每小时向外释放的热量是 J;人体每秒钟向外辐射的热量叫做散热功率。陈明同学的散热功率是 W。[C水=4.2×103J/(kg·℃)]

18、竖直向上抛出一石子,石子在上升过程中,动能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石子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19、如图9所示的电路,若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则电流表的示数将 ,灯泡L1的亮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当加在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该导体的电阻为 Ω;当这个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Ω。

21、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_______伏; ②我国家庭照明电压为______伏;

④安全电压是:_________伏;

三、作图题(共6分,每题2分。)

22、如图10所示的杠杆,请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F=1/3G

23、在上图11中画出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24、根据如图12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四、解答题(共44分=4+5+7+6+3+6+5+8。)

2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_________的大小。

(2)在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右端螺母向______调,使杠杆水平平衡。

(3)如图13,在A点挂4个钩码,则怎样挂钩码才能使杠杆平衡?可以在2处挂______个,或者6处挂______个。

26、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14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表中标有编号①、②和③的空格处的数据为 , , ;

(2)在实验操作中应该 拉动弹簧测力计;

(3)分析实验数据,同一滑轮组要提高其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27、如下图15甲所示冬冬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

(1)请按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2分)

(2)实验过程中,冬冬把电阻R由5Ω分别换成了10Ω、20Ω,每次闭合开关后,首先应调节 ,使 保持不变,然后再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3)下表是冬冬测得的三组数据,据此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4)本实验中测量了多组数据,爱思考的冬冬想到:在许多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从不同情况中找到普遍规律,有的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 (填序号)。(2分)

A.测量物体的长度

B.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C.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8、伏安法测电阻:

(1)测量原理: 。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2)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明利用如图16滑轮组提升重900N的物体,所用拉力是500N,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1m。在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多少?拉力的功率为多大?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0、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kg,25℃的水加热到100℃,燃烧了6kg的无烟煤,(q煤=3.4×107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煤放出的热量被水全部吸收了吗?为什么?说出两条。

如图17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阻R的阻值为30Ω,电流表的示数为0.1A,设灯丝的电阻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试求:

(1)灯泡两端的电压UL;

(2)灯丝的电阻RL;

(3)通过电阻R的电流IR;

(4)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滑;

(5)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40Ω,则电源电压U滑为多少?

32、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小亮和小艳所在的兴趣小组发现:电学量的变化往往能够用来反映力学、热学、光学等物理量的变化。在冯老师的点拨下,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案,共同设计了一种用电学量的变化来反映力学量——距离变化的装置。

(1)图20(甲)所示是他们最初设计的装置原理图。图中R0是定值电阻,ab是总电阻为9欧、长、粗细均匀、电阻随长度均匀变化,且沿竖直方向固定放置的金属杆,M是上下均有挂环、可沿竖直导轨上下移动的小物块,M上连有一根左端有滑片P、电阻不计的水平金属细杆,细杆与导线以及P与ab均接触良好,P在ab的中点时,对应于M既不上移也不下移的位置。

除金属杆ab、小物块M、金属细杆和导轨外,他们还准备了以下器材:

A.电源(提供4 V的稳定电压)

B.电流表A(量程0—0.)

C.电压表V。(量程0~3 V)

D.电压表V2(量程0~15V)

E.定值电阻R0(1欧、3欧、5欧和6欧的电阻各一个)

F.开关S一个,导线(足够长)若干全品中考网

①认真研究该原理图后,小艳认为图中只需一个电表即可,于是她将电流表去掉,则电流表所在处应该 _________ (填“让其断路”或“用一根导线替代”)。

②小明和小亮认为:该装置应该尽量大地反映M移动的距离范围,同时还希望电压表上的每根刻度线都能够表示出M移动的距离值。要达到此目的,电压表应该选 ___ (填器材序号字母);定值电阻风应该选阻值为 欧的。

③在他们改进并初步完善的设计方案中,P在ab的中点,M既不上移也不下移时,电压表的示数是 V。

(2)冯老师在充分肯定他们的设计方案后,提出—个建议:能否在上述改进并初步完善的方案基础上再想想办法,使测量的距离范围更大?

他们经过热烈讨论后,决定增加一组滑轮组试试。图20(乙)中的A、B、C是小明、小亮和小艳分别画出的滑轮组与M连接的示意图。他们希望通过电表的示数间接反映绳上N点的移动距离,且要求N点移动距离范围超过M。

①小明的连接方式能够达到目的吗?请说明理由。 ,

② (填“小明”、“小亮”或“小艳”)的连接方式,测量的N点移动距离范围最大。该连接方式中,电压表量程的l/3刻度线处表示的N点移动距离为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值)。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5050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