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注意:本卷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正确的)
1. 下图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2.图所示情景中,力F对物体有做功的是 ( )
A. 人用力F推车,车未动 B. 吊车的作用力F使货物上升一段距离
C. 人用力F使水桶静止在空中 D. 人用力F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走
3. 下列事例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
A.火药的燃气把子弹从枪膛中射出 B.热机的做功冲程
C.古人用钻木的方法取火 D.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
4.如图所示,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了l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 B.做的有用功是800 J
C.拉力F的功率是80 所用的时间为10s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做的有用功;(2)拉力的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6.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l 、2 、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下图17中的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①比较第1 次实验和第2 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②第3 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
③第3 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 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
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加”或“减小”)。因而,
由第2 、3 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④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
(选填“增大”或“减小”)。
49.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1)小红同学按图2 6连接电路,将某电阻丝接入M、N间,为了让电压成倍数变化,还应在电路中接入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记录数据填入表一中,如图,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
(2)为了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换另一电阻丝接入M、N间,同样让电压成倍数变化,设计了表二,为了与表一比较,表二中序号为4、5、6的电压应分别为 V;
(3)小华同学也选择了某一导体,进行了相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三中,如图。当他比较实验序号1和9的数据,发现:在电压相等时,通过这两段导体的电流也相等。小华认为,由于只有一组数据,所以不能说明这两段导体间具有相同性质。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
12.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和保持不变
B.电压表V2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增大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
D.电压表V1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保持不变
19.一名工人用如图11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450N的重物,绳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重物在5s内匀速上升了.人对重物做的有用功是450J,人做的总功是 J,则拉力的功率是___ 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 ______.
当滑片滑到最右端时,电阻Rl在5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 J。
28.(5分)我们已进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好。
(2)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值为 A。
(3)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 (填“丙”或“丁”)。
(4)在探究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 和 。
21. 小明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14甲、乙所示的实验。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14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14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 图,选择的理由是: 。
②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
③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0,AB为粗细均匀的长为L的电阻丝,以AB上各点与B点间的电压U为纵坐标,各点离A点的距离X为横坐标,请在U-X坐标系中作出U随X变化的大致图象。
26. 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红同学按图16正确连接电路,将不同的导体甲、乙、丙分别接入电路的M、N两端后,改变电压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在表一、二、三中。
⑴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实验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_________。
⑵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在电压相同时的电流关系,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当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不同。
⑶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二或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二和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华同学也选择了某一导体,进行了相同实验,并记录数据在右表中。
当他比较实验序号4和12的数据,发现:在电压相等时,通过这两段导体的电流也相等。小华认为,由于只有一组数据,所以不能说明这两段导体间具有相同性质。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⑴成正比。 ⑵1、4(或2、5、7;或3、6)。
⑶(a)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同。
(b)不同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
⑷不合理,这两段导体各自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相等的,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
25.(7分)
解:(1)根据图象可知:断点位置在x等于5cm处(1分),电源电压U0等于1.50V (1分)
(2)当电流表读数为I1 = 0.15A时,电压表读数为U1 = 1.35V
则:U1 = U0-I1R 得R = 1Ω(1分)
(或当电流表读数为I2 = 0.30A时,电压表读数为U2 = 1.20V 据U2 = U0-I2R
解得R = 1Ω;也可由过断点后的其它电压、电流值计算得出)
(3)当x = 5cm时,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1
当x = 10cm时,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2
U1 = I1 R1 得R1 = 9Ω (1分)
U2 = I2 R2 得R2 = 4Ω (1分)
故滑动变阻器滑动5cm电阻的改变量是△R = R1-R2 = 5Ω
所以从断点处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
化是1Ω。 (1分)
该滑动变阻器没有断路时的总电阻值R总 = 9Ω+5cm×1Ω/cm =14Ω (1分)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C 2、D 3、D 4、B 5、A 6、D 7、D 8、C 9、A 10、B 11、D 12、A
13、D 14、D 15、B
二、填空与作图(填空题16-22题每空1分,23-26题每空2分,作图题每题2分,共35分。)
16、电磁感应 机械 电 17、6.72×103 电 做功 18、两个电压表 4V 2V 19、电阻 26Ω 20、图略 匀速 21、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或保护电路) 小灯泡变亮(或亮度) 加开关(或增加铅笔芯的长度或用滑动变阻器代替铅笔芯、用电阻丝代替铅笔芯)
2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 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 电动机 23、略 24、图略 50 25、20 60 26、0.01 100
三、探究与计算(第27题10分,第28题8分,第29题8分,第30题9分共35分。)
27、(10分) (1)图略 (2分)
(2)①连线时开关是闭合的; (2分) (3)0.6 (2分)
(4)①测功率,测电阻两个实验的目的不同。②依据物理的原理不同(测功率用P=W,测电阻用欧姆定律R=号)。③测实际功率不必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测电阻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2分)说明:只要答对一条即可得满分。其它回答合理的也可得满分。
(5)灯丝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化(增大) (2分)。说明:其它合理猜想和分析也可得满分。
28、(8分)(1) 三 (2分)
(2)I=P/ U=1320W/220 V=6 A (2分)
W= Pt=1.32 kW×0.5h=0.66kW·h (2分)
(3) 空调使用时温度设置不要过低(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9、(8分)(1)小王同学错将灯泡的电压当作电阻的电压。 (2分)
U R =U-UL=10V-2.4V=7.6V (1分)
R= U R /I=7.6V/0.20A=38Ω (1分)
(2)小王同学错将灯泡和电阻的额定功率当成实际功率 (2分)
P=UI=10V×0.20A=2W (2分)
30、(9分)(1)防止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流表(或答保护电路) (2分)
(2)I = U/(Rab +R0 ) (1分)
=3V/(25Ω+5Ω)=0.1 A (2分)
(3)当电流为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R1 = R总—R0 = U/I—R0 = 3V/—5Ω= 0Ω (2分)
电阻线长度的改变量为: (1分)
由图象可知拉力F = 500N(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