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外国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拼音、词语辨析、诗歌鉴赏、文学常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通过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测试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诗歌修辞手法的理解、朗读节奏的划分、文学作品背景知识的积累,以及对环保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份试卷涵盖了拼音、词语运用、诗歌鉴赏、文学常识以及综合性学习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和环保意识。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树篱(lí) 喧响(xuān) 骄阳(jiāo)

B.洒下(sǎ) 消逝(shì) 夜莺(yēnɡ)

C.昏晕(yūn) 凝成(nínɡ) 欢嚷(rǎnɡ)

D.栖息(qī) 沉浸(jìn) 微漾(yànɡ)

【解析】选B。“莺”应读yīnɡ。

2.选词填空。

沉浸  沉醉  沉寂

(1)夜莺的歌声(  )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2)(  )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

(3)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  )在梦乡。

答案:(1)沉寂 (2)沉醉 (3)沉浸

3.下面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B.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C.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D.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解析】选C。A、B、D三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仿佛”不是喻词。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B.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C.明月/洒下/它的光辉

D.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解析】选D。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5.文学常识填空。

(1)《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    ,他是   国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

(2)《夜》的作者是    ,    (国家)诗人,他擅长描绘乡村大自然的景色。

答案:(1)济慈 英 (2)叶赛宁 俄罗斯

【练能力】

一、美文品析

(2013·恩施中考)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新  月   

沙 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选自《中国当代名诗100首》)

1.“新月”与“小船”,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面。诗人是如何将这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这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技巧。第一问可联系“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回答。第二问注意从这两句诗与下文的关系上思考作答。

答案:运用比喻,诗人抓住“新月”与“小船”外形上“弯弯”这一共同特征,将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引子,后面内容都围绕这两句诗展开(或引出诗歌后面内容)。

2.诗歌第2节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怎样的情感(联系第3节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诗歌第2节所写的具体事物“花香”“夜暖”“春天”即是意象。从描写的事物和“故乡”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的赞美和思念。

答案:花香、夜暖、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题指导】

体会诗词情感的解题方法

(1)借助诗题,理解情感。

(2)关注序、注,体会情感。

(3)借助“题眼”,把握感情基调。

(4)瞄准“题眼”,揭示主旨。

答题格式:诗人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的心情。或:诗人通过对……的描写,流露了(对)……的情趣(不满)。

二、综合运用

3.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如诗如画,可在现实生活中竟存在不少破坏自然的行为。为了保护家园,善待环境,使大自然永远充满生机,班内举行主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1)【实地观察】留心观察学校周边的农村或社区环境,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的状况,并把令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

镜头一: 

镜头二: 

答案(示例):镜头一:学校旁边的池塘到处堆满垃圾,杂草丛生,原本清澈见底的池塘水变得污浊不堪。

镜头二:学校旁边的菜场,到处是废弃的塑料袋等垃圾,连空气里也弥漫着各种“怪味”。

(2)【资料搜集】右图是某同学在本次活动中搜集来的中国环境标志,根据画面内容指出这幅标志图的构图创意。

构图创意: 

答案: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系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3)【献计献策】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不少于两条)

我的计策一: 

我的计策二: 

我的计策三: 

答案(示例):(我的计策一:)多植树造林,还大地一片绿色生机。(我的计策二:)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处理。(我的计策三:)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三、写作练笔

4.【写法借鉴】《夜》一诗中,“溪水轻轻地歌唱”,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以动衬静的方法写一冬景。(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整个村庄。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感到更加沉寂。忽然,几只麻雀的叫声打破了冬夜的宁静,显得格外清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467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