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浙江省宁波十九中2008-200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单元检测语文试卷(二)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是针对宁波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评价测试题。试卷内容涵盖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试题涉及基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重点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套试卷涵盖了九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重点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宁波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评价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列选项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阔绰(chuò) 拭去(shì)颓唐(tuǐ)B.腌臜(yānzā)捯气(dáo)荣膺(yīng)

C.醋栗(lì)坎肩(kǎn)魁梧(kuí) D.窒息(zhì)巉岩(cán)骸骨(hái)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 )

A.孱水 青筋 门槛 B.一气呵成 断壁残垣 如坐针毡

C.逮住 胚子 伶利 D.海市蜃楼 跟跟跄跄 吹毛求疵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B.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C.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D.命运对他实在太苛刻了。然而,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

4.刻画人物一般有下列方法: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E、神态描写。

请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1)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是用这手走过来的。( )

(2)爷爷喝了一壶酒,四脚八叉躺在北房东屋土炕上,打着呼噜睡大觉,天塌了也惊不醒他。( )

(3)“……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 )

(4)这不是害怕自己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在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之前,他已经被凶残地摧毁了。( )

5.下列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 ) (3分)

A、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呐喊》——《孔乙己》

B、刘绍棠——中国现代作家——《蒲柳人家》

C、契诃夫——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选》——《变色龙》

D、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热爱生命》

6.与我国古典名著中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很多,请根据积累写出三条。(3分)

(1) ;(2) (3)

7.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1)变化的是他处理事物的对象和态度,不变的是他欺上媚下的本性——( )

(2) ——( 孔乙己 )

(3)他侠肝义胆,嫉恶如仇,三拳打死强抢民女的镇关西。 ——( )

(4) ——(诸葛亮)

8.回味《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选出其中一部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并给以简短的评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些地方的人对土地表现出强烈的依恋,以至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离开故土。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由选取一具体形象,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一句“名言”。(3分)

例 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46分)

(一)(27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孔乙己性格特征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是哪一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如此反应表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的“排”字能否换为“拿”或“掏”?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语段运用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反映其性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要具体描写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其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中反复描写众人“哄笑”,“店内外充满快活的空气”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这一段文字,作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态度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难忘的一躬(19分)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老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老师。

  “同学们,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有去想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老师一定会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老师的家属在校门口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同学们还是认为,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老师的身影出现了。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老师又是深鞠一躬:“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把它当作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1.文中的孙老师“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这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探究句后问题。(6分)

(1)“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将孙老师比作“活教材”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倒数第三段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孙老师所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望着孙老师匆匆远去的背影,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请结合上文展开合理想像,写一段反映心理活动的文字(3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及其日中如探汤( ) (2)元帝异之( )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__

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6分)

四、作文(50分)

知识好比宝石,求知如同采金。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求知的体验常伴你左右: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是一种求知,李白、徐霞客漫游名山大川是一种求知,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是一种求知,学生学做家务事是一种求知,甚至五岁的小孩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食也是一种求知……

请以“求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宁波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评价测试答案

一、积累运用(35分)

1、C 2、B 3、B 4、(1)C(2)E (3)B (4)D

5、B

6、示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孙二娘开店——进不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7、(1)警官奥楚蔑洛夫(2)他自命清高,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以至穷困潦倒,在鲁镇的秋风中逝去。(3)鲁智深(4)示例:他赤胆忠心,六出祈山,七擒孟获,为蜀汉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

8、答题时,根据要求,围绕人物来评价即可。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勇敢”;“《水浒传》中的鲁提辖,嫉恶如仇、刚强勇猛、粗中有细”;“《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大智若愚、机智灵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爱好读书写诗”等。9、略。例:(1)依恋故土是人之常情;(2)执著于昨天,就会不思进取。

10、略,例:人,如果“近视”了,就会看不清远处。

二、现代文阅读(46分)

(一)1、(1)“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社会地位低下,“穿长衫”说明孔乙己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突出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表现了孔乙己迂腐,好卖弄学问的性格特征;说明他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很深

2、“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3、表现出孔乙己又恼又羞、自欺欺人的迂腐性格

4、不能换。因为换后不能突出孔乙己拮据而穷酸却又装腔作势的神气

5、肖像、语言、动作、神态。

6、表明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7、增加悲剧气氛,以乐衬哀

8、既批判又同情。

(二)(19分)1.体现在两个方面:⑴学生起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⑵最讲信用,答应学生什么事,总值做到。

2.(1)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老师“待人处事无可挑剔”“讲信用”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榜样。(2)不好。“印”字突出了老师的鞠躬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不可磨灭,用“留“字显得平淡。

3.有必要,补充交代后,让读者知道了孙老师是在失去家属的情况下坚持给学生上课,进一步突出了孙老师恪守信用的感人力量。

4.(此题答案开放。可以表达自己对孙老师的感激之情、畅想孙老师的行动对自己的影响、表示对孙老师家属的祝福等。)

三、文言文阅读(19分)1、 (1)热水(2)对……感到惊奇

2、C

3、 (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

4、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聪慧

四、作文(50分)略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4849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