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第25课《一双手》同步练习(苏教版九上)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涵盖了字词书写、辨字组词、词语解释、比喻手法、表达方式等基础知识,并通过阅读理解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其中,阅读理解部分包含了一篇关于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的描写和一篇关于父亲侧影变化的文章,要求学生分析文本细节,理解文章主题及作者情感。

所涉及的知识点

通过对字词、修辞手法和阅读理解的考查,本试卷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一双手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注音写汉字。

xīnɡ sōnɡ(    )                shn(    )间                   得chěnɡ(    )

老jiǎn(    )                    铁zh(    )                          cuō(    )

2.辨字组词。

(1)                              (2)                        (3) 

3.解释词语。

(1)惺忪:

(2)得逞:

(3)亏得:

(4)瞬:

4.指出下列比喻句分别属于比喻中的哪一种。(注意三种比喻的特征)

(1)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

(3)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        )

(2)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

(3)(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

(4)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

二、阅读理解

(一)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在山场我握过一只手,我敢说,今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再提到它,就能马上说出。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6.解释下列词语。

(1)素常:

(2)瞬间:

(3)得逞:

7.本文对人物主要进行了

A.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B.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C.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D.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8.填空。(掌握对“一双手”的具体描写方法)

(1)“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一个“裹”字突出了张迎善的手          。

(2)“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突出手指                                。

(3)“手指都缠着线”中,“缠”字突出手指                                     。

(4)“长24 cm,宽10 cm,厚2.5 cm”,突出手                                    。

(5)“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这一对比突出手                        。

9.作者描写“一双手”,由整体到部分,由外形到内质,由所见到所闻所想,精雕细琢,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注意理解内容)

10.“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这句话突出了“一双手”什么特点?

11.“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句中加点的“仿佛”能否去掉?为什么?(注意“仿佛”的含义)

12.“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加点的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

自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认识到父亲的侧影像一张弓。

记得8岁那年,父亲陪我上学。一路上,一些不晓事理的小学生以一种嘲笑的眼光注视着我们。期末,我在班上被评为“三好”学生,可是,当时大队不批准。这天傍晚,我正为此深感委屈和伤心,父亲过来轻轻地对我说:“别伤心。爸妈心里都知道,一张奖状并无多大用处,有用的是学得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说前父亲走近窗口,遥望着天边依稀的山峦,那眼中充满着疑惑、忧郁和怨愤。那侧影确是一张弓——一张绷得很紧的弓,似乎要把一支无形的利箭射向茫茫夜空中的天狼星!那时,我不能完全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父亲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忧虑。但看到那侧影,我再也               (A.压抑  B.抑制  C.制止)不住内心的委屈,心头一酸,泪水                  (A.噙满眼眶  B.夺眶而出  C.簌簌流下)。

就在那天晚上,父亲第一次让我翻看那本珍藏在箱底的影集。从中我看到一个与眼前完全两样的健美的父亲的形象。那侧影,是那样地挺拔、刚毅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和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我不禁感到惊诧。父亲大概从我瞪大的眼睛中发现了这一点,他告诉了我事变的缘由。

1954年8月,他告别了大学的高楼,迈进那准备献出毕生精力的教育园地。当时,父亲年轻力壮,风华正茂,承担了6个高中班的化学课程,长年累月地用青春的汗水来浇灌祖国的簇簇鲜花。他住房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可谁也未曾想到,他那年轻的躯体里却潜伏着深深的危机。他终于病倒了。父亲患的是风湿性脊椎炎。这对于正满怀激情为党的教育事业挥汗大干的父亲是怎样猛烈的一击啊!紧接着,内乱开始,那政治厄运,致使父亲病情日甚一日,炎症侵入骨髓。本来挺直的父亲终于弯成了一张“弓”,一张无人过问的痛苦的废弓。

1977年的春天是明媚的。他抖擞精神,拖着那弯曲了的背脊,重新拿起教鞭走上了他心目中神圣的讲台。从此,他废寝忘食地埋头于教学工作。一次,我无意中从父亲上课的教室旁经过,看到父亲正在黑板上写化学分子式。那在讲台前的姿态,使我的心倏然一阵震颤。父亲微微踮起一只脚,身体竭力向后侧,仰着脖子,伸手板书。那侧影简直就是一张张开了的弓。“弓如霹雳弦惊”,这劲弓,不正猛扣着知识的金箭,引导学生对准了那科学的高处吗?

这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挥弓跃马,英勇拼搏的无比刚健的身影。此时此刻,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完全抹去了长期深藏在心中的伤感的阴影。

13.为这篇文章选标题,最恰当的是

A.背影            B.身影            C.侧影

14.在第2段横线上选词填空。(抓关键语句)

15.文章三次写了父亲的身影,第一次写父亲,像“                        ”,心中充满了伤感,同时也下了与命运抗争的决心;第二次写父亲像“                  ”,说明

           的原因;第三次写父亲像“                                      ”,反映                                         。全文以              比喻父亲的身影,放得开,收得拢。

16.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17.本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                        。

参考答案:

一、1.惺忪  瞬  逞  茧  铸  搓

2.略

3.(1)形容刚睡醒时神志和眼睛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2)实现,达到目的。

(3)幸好。

(4)眼珠儿一转。

4.(1)暗喻  (2)明喻  (3)借喻

5.(1)记叙  (2)描写  (3)说明  (4)议论

二、(一)6.(1)平常  (2)转眼之间(一眨眼之间)  (3)达到目的

7.A

8.(1)奇大无比

(2)手指特别粗大肥圆,老茧特多

(3)手指上裂口多

(4)奇大无比

(5)坚硬耐搓

9.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劳动者的朴实形象。

10.突出手贡献大,奇手创奇迹。

11.不能。“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不确定,而去掉后就变成肯定,没有原句准确。

12.亏得:幸好,含有庆幸、赞叹之意,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二)13.C  14.B  B

15.“一张绷得很紧的弓”  “一张无人过问的废弓”  父亲致残  “张开的劲弓”  父亲残躯再挑重担,焕发了青春的活力  弓

16.歌颂了父亲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7.抒情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495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