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第26课《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语文版九上)

试卷简介

这套试卷包含了《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的基础训练、同步解读和美文赏读三个部分。基础训练部分要求学生对古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注音、解释以及理解相关成语;同步解读部分通过对古文内容的分层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核心论点及论证方法;美文赏读部分则通过《师旷论好学》这篇古文,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说理,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启发。

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篇试卷主要涵盖了古文阅读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解释、成语使用、论证方法分析以及古文翻译等内容,重点考察学生对《鱼我所欲也》和《师旷论好学》两篇古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不屑( ) 苟得( ) 妻妾( ) 蹴尔( ) 一豆羹( )

2.本文选自 ,文中体现了作者 的观点。

3.解释下列词语:

⑴二者不可得兼(兼: )

⑵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 )

⑶所欲有甚于生者(甚: )

⑷一箪食,一豆羹(豆: )

⑸死亦我所恶(恶: )

⑹故患有所不辞也(患: )

⑺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由是: 是: )

⑻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

⑼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

⑽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

4.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

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种于我何加焉( )

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⑷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7.用原文回答:

⑴孟子是怎样用口腹之欲来类比舍生取义的?

⑵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舍生取义?

⑶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舍义取生?

⑷孟子认为什么叫丧失本心?

8.翻译下列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⑶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⑷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⑸万种于我何加焉?

二、同步解读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熊掌也。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⑹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⑻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下列句子中“为”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D、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10.这一段共九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11.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分析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B、举例论证 分析论证 层进论证

C、设喻论证 分析论证 引用论证 D、设喻论证 分析论证 层进论证

12.选段中哪句话可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3.文中“贤者能勿丧耳”,孟子还有几句话是论证“贤者”使“本心”“勿丧耳”的,请写出来:

14.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三、美文赏读

师旷论好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恐已暮矣( )

②何不秉烛乎( )

③盲臣安敢戏君乎( )

④安的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16.下列句中,哪些是反问句?把它们选出来( )

A、何不秉烛乎? B、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C、盲臣安敢戏君乎? D、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7.师旷是怎样论好学的?这番言论巧妙在何处?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③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9.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略 2.《孟子·告子上》;舍生取义 3.⑴兼有,并存⑵通“德”,感恩⑶厉害,重要⑷古代盛食的器皿,如碗⑸讨厌,厌恶⑹祸患⑺由,依靠;是,代词,这个方法⑻停止⑼苟且得到,意为只求利益而不顾手段⑽指羞恶之心 4.C 5.⑴吗;给⑵比;对于⑶这;因此⑷来;却 6.舍生而取义也 7.⑴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⑵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⑶所欲莫甚于生者,所恶莫甚于死者。⑷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8.⑴这两样东西不可以同时得到,舍弃生命选取正义。⑵按照这个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避祸,然而有人不采用它。⑶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丧失罢了。⑷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饿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践踏着给人吃,连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⑸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9.B 10.A 11.D 12.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4.开篇设喻,引出论点并进行论证。 15.①了②为什么③怎么④哪里 16.ABC 17.师旷以日光、烛光作比,来论好学。其妙在于故意把“晚了”当作“晚上”去理解,而后借题发挥,层层深入,使其论学的道理容易让人接受。 18.①哪里有当臣子的戏弄他的君主的呢?②老年时好学,就好像点起蜡烛一样明亮。③点起蜡烛照明走路,同黑暗中走路相比,哪一种好呢? 19.学习应贯穿于整个人生,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4958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