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语文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四、五单元练习题(五四制)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覆盖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的内容,包括字词注音、字词解释、词语辨析、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以及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类型多样,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还有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面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所涉及的知识点

本试卷考察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文言文词语解释、修辞手法的运用、文学常识、重点句子翻译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外,还涉及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人物品质的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四、五单元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坻( ) 翕( ) 怆( ) 邃( ) 佁( )

湍( ) 鸢( ) 戾( ) 庠( ) 谪守( ) 飞沙走砾( ) 廿二日( ) 呷浪之鳞( ) 汗出浃背( ) 曝沙之鸟( ) 泉而茗者( )大庇( ) 布衾( ) 己亥( )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斗折蛇行( )

4、其境过清( ) 5、增其旧制( )

6、前人之述备矣( ) 7、沙鸥翔集( )

8、南极潇湘( ) 9、连月不开( )

10、醉翁之意不在酒( ) 11、局促一室之内( )

12、一百许里( ) 13、造饮辄尽( )( )

14、兹若人之俦乎( ) 15、卒获有所闻( )

三、选择:

1、指出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猛浪若奔

B、觥筹交错 脱笼之鹄 横无际涯 浩浩汤汤

C、千转不穷 朝辉夕阴 忧馋畏讥 衔觞赋诗

D、造饮辄醉 伛偻提携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2、指出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平阔,若脱笼之鹄。

A.比喻 排比 对偶 比喻 B.拟人 对偶 比喻 比喻

C.对偶 排比 比喻 比喻 D.对偶 对偶 比喻 拟人

3、辨别下列“而”的用法,选出不同于其他的一句:( )

A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云归而岩穴暝

C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下列“之”的用法,选出不同于其他一句:( )

A、若脱笼之鹄 B、曝沙之鸟

C、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D、呷浪之鳞

5、下列句子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衔远山,吞长江

6、、下列诗句中,描写冬天景物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四、翻译: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6、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_家,我们本学期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酬”的意思是___________,“乐天”是___________。

3、苏轼,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__________”。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本曲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 。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 》,本文就是其中的第四篇。

6、《醉翁亭记》作者 ,字 ,号 ,又号 ,江西永丰人, (朝代)文学家、史学家。

六、根据提示补充原句。

1、《五柳先生传》中,作者自述其性格是: , 。

2、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常常用典,请写出《行路难》中两句用典故的诗句: 。

3、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岑参曾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 。

4、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望,王安石不禁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他诗中“ ,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5、《岳阳楼记》中,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

6、《已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中突出写鱼生动活泼的句子是 ,写作者孤苦冷寂心情的句子是 。

8、人的一生没有十全十美的,形容这种情形,我们常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

; ; 。

9、 , 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诗句。

10、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写雪景的名句,句中却没有雪字,试写出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现文天祥高尚节操并激励后人的名句是: , 。

 七、课内文言文阅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树林阴翳( ) (2)伛偻提携( )

(3)弈者胜( ) (4)觥筹交错( )( )

2、翻译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4、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

5、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6、、文中写太守的“醉态”很有特色,请问太守是因何而醉的?为何要就此深深陶醉呢?

7、联系全文,可以从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

8、欧阳修这位作家的人生经历你熟悉吗?请根据你所搜集的有关作家的资料,谈谈你从欧阳修身上所得到的人生启示。

八、课外阅读:

吕蒙正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因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B时皆服其量⑥。

注:①吕蒙正相公:吕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吕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为人正直敢言。②参政知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⑤穷问:彻底追究。穷,穷尽,完结。问,追究。⑥量:度量,气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喜记人过( )

②是小子亦参政耶( )

③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④蒙正遽止之( )

2、下列句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A同列

②蒙正遽止之 B朝士姓名

③不问之何损 C吕蒙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

A:

B:

4、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从吕蒙正身上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534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