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物理

苏科版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提纲及练习题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涵盖了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包括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不同条件下成像的特点以及一些实验操作。试卷内容涉及到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放大倍数等概念,以及如何调整实验装置以获得清晰的像。此外,试卷还包含了对日常生活现象的理解,如视力缺陷的矫正方法和光污染的认识。

所涉及的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实验操作,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条件调整实验装置以获得清晰的像。还包括了对日常生活现象的理解,如视力缺陷的矫正方法和光污染的认识。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纲要 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在水平桌面上依次放 、 和 ,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且它们的中心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 。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3、一倍焦距分 :即u=f是成 的分界点。 4、二倍焦距分 :即u=2f是成 的分界点。 5、实像与虚像: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 像;反之,则称为虚像。且 像都是倒立的,而 像都是正立的。

6、像与物变化关系:(成实像)

物 像 像变大,物 像 像变小;像和物 方向移动。 7、在实验中若发现无论光屏如何移动,均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有:① ,② 。 8、若在实验中用纸遮挡凸透镜一部分,或凸透镜不小心损坏了一部分,则像有什么变化? 。 9、在实验中如果时间长了,蜡烛烧短,则像向光屏 方移动(上/下)。像与物体移动方向相 (同/反)。 10、像的“放大”与“变大”或“缩小”与“变小”的区别: 若物体放在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沿透镜主轴向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像虽然变 ,但像仍比物 。即是 的。 若物体放在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当它沿透镜主轴向2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像虽然是变 的,但像仍比物 。即是 的。 11、误区: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 透镜,只是利用了物体在 成放大的虚像这一原理。放大镜也可以成 的像。

12.请你概括出光的折射规律:

凸透镜成像自主练习作业

选择题

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 cm B.小于10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3、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cm B.30cm C.20cm D.10cm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6、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7、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8、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下图的 ( )

9、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0.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

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11.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1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13、下列光学仪器中,不属于凸透镜应用的是( )

A.放大镜    B.近视跟镜

C.照相机      D.显微镜

14、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填空题

1、班上照集体照时,发现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________(填"靠近/远离")同学们,并将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________(填"伸长"或"缩短")

2、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从美国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国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如图是辛朝同学在活动中带的玩具激光灯,当他将灯光射到白色墙壁上出现的放大的图像,镜头A是 透镜,胶片应放在A的_____ ___ _ 处.但天文学家反对激光传递活动,认为射向夜空的激光是光污染,请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污染实例_______ __。

3、如图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度.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____。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______度。

实验探究题

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

2、在“研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请你设计一个测量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案,写出实验步骤: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你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_.

(2) .若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手边有焦距为48cm、15cm和4cm的三个凸透镜,你认为选用焦距为______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更为恰当.理由是:_____________。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2703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