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 > 语文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测试)(原卷版)

试卷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情境默写(10分)下面是801班学习小组围绕“诗文创意制作”话题进行的讨论,请你参与。 小语:我们可以为教室布置“

所涉及的知识点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情境默写(10分)

下面是801班学习小组围绕“诗文创意制作”话题进行的讨论,请你参与。

小语:我们可以为教室布置“对话经典”贴贴墙,如:(1)“ , 。(《蒹葭》)”河边芦苇郁郁葱葱,晶莹透亮的露水已凝结成霜。这是诗,这是远方,这是经典。(2)“ , 。(《小石潭记》)”无一笔写水,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机灵动,都各尽其妙,意境深远。经典是有生命的。

小文:这个创意不错,我们还可以制作小书灯。比如,可以将(3)“ ,悠悠我心”,(4)“ ,君子好逑”“坐观垂钓者,(5) ”“(6) ,并怡然自乐”等古诗文名句,用毛笔书写在灯罩上,暮色四合时点亮灯,给人雅致又温情的感觉。

小诗:我赞同将古诗文与我们的生活关联起来,这些创意很好。受你们的启发,我想到制作一枚书签,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7)“ , ”题在书签上,送给我即将搬家的好伙伴,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小意:真是生活处处有诗意!你们精彩的创意让我学到了很多。

2.小语同学为《古诗苑漫步》活动写了一段开场白。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无论是巍巍青山(yì)(1) 立,还是浩浩江水流(shì)(2) ,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再一次跟随诗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绿水,感受诗意(piān)(3) 然而至,追(sù)(4) 过去的时光,在流光溢彩中放飞青春。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

B.在河之洲        忘路之远近

C.其两膝相比者      欲穷其林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B.《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内容上看分为“风”“雅”“颂”三类。

D.《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散文家魏学洢,本文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特点,赞美了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6.对这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A.《关雎》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式微》描述的劳役者忙于劳作,强烈反抗暴政的决心。

C.《关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间和进行婚礼的快乐场面。

D.《式微》诗歌运用反问手法,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把劳作者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悲愤心情表达的更加彻底。

7.响应“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班级开展“文化面面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1)【文化·传统】活动中,某同学出了两道知识竞答题,请你回答。(2分)

①爆竹连宵不夜城。(根据诗句,写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

②轻罗小扇扑流萤。(根据诗句,写出古人的一种消暑方法: )

(2)【文化·古诗】下面是一首五言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个别词语遗漏,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将其补充完整(  )(2分)

思旧事,断雁 愁眠。(颔联)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 。(颈联)

A.灯寒  孤  年 B.寒灯  警  年

C.灯寒  警  岁 D.寒灯  孤  岁

(3)【文化·文学】“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请将下面的名著作品与其“诗的特质”对应起来。(2分)

①《西游记》——( )  ②《昆虫记》——( )

A.充满了作者儿时温情的记忆。

B.用生动的语言和瑰丽的想象展现了一个自然的世界。

C.以浪漫主义笔法深刻地道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4)【文化·典籍】有人称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为“国学入门书”,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绝好入门指南。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和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学习任务。(5分)

咏竹

「南朝」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8.请仿照示例,从下面两句诗中选择一句,并对加点字进行品评。(2分)

「示例」

原句:竹生荒野外    赏析:“竹生荒野外”描述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生”字体现出它虽然在荒野外,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拥有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①梢云耸百寻     ②徒自抱贞心

我选 句,赏析:

9.生在荒野外的“竹”为何而“羞耻”?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6分)

【甲】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①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②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③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穀纹④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③石罅(xià):石缝。④穀(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10.甲诗前两句中“ ”和“ ”这两个字传神写出诗人由不舍到欣喜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11.请你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4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13.画波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3分)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

14.“潭”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作者的主观情思。请结合三则材料,以此探究“潭”的丰富意蕴。(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答题。(11分)

孟浩然传(节选)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①皆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②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③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坏,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④其墓。

初,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誠谓贤者名不可斥,更署曰孟亭。

[注释]①一座:在座的人。②玄宗:唐玄宗,皇帝。③采访使:官职名。④封宠:隆重祭奠。

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少好节义 ②浩然匿床下

③卒不赴 ④因曰浩然亭

16.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卿 不 求 仕 而 朕 未 尝 弃 卿 奈 何 诬 我?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

18.结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及本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孟浩然的形象。(3分)

(四)名著阅读(8分)

①宫体诗渐渐有人觉得腻味了;陈子昂、李白等说这种诗颓靡浅薄,没有价值。他们不但否定了当时古体诗的题材,也否定了那些诗的形式。一般作家却只大量地仿作七言的乐府歌行,带着多少的排偶与谐调。——当时往往就这种歌行里截取谐调的四句入乐奏唱。——可是李白更撇开了排偶和谐调,作他的七言乐府。李白,蜀人,明皇时做供奉翰林;触犯了杨贵妃,不能得志。他是个放浪不羁的人,便辞了职,游山水,喝酒,作诗。他的乐府很多,取材很广;他是借着乐府旧题来抒写自己生活的。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这说明了他的人和他的诗。他的歌行增进了七言诗的价值;但他的绝句更代表着新制。绝句是五言或七言的四句,大多数是谐调。南北朝民歌中,五言四句的谐调最多,影响了唐人;南朝乐府里也有七言四句的,但不太多。李白和别的诗家纷纷创作。大约因为当时输入的西域乐调宜于这体制,作来可供朝廷及贵人家奏唱。绝句最短小,贵含蓄,忌说尽。李白所作,自然不觉费力,并且暗示着超远的境界;他给这新体诗立下了一个标准。

②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他是河南巩县人。安禄山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他从长安逃到灵武,做了“左拾遗”的官,因为谏救房琯,被放了出去。那时很乱,又是荒年,他辗转流落到成都,依靠故人严武,做到“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来称为杜工部。他在蜀中住了很久。严武死后,他避难到湖南,就死在那里。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①是他的素志。又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唐代以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③他不大仿作乐府,可是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所以还是诗。他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这样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从此“温柔敦厚”之外,又开了“沈着痛快”一派②。五言律诗,王维、孟浩然已经不用来写艳情而用来写山水;杜甫却更用来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他的七言律诗,也是如此。他作律诗很用心在组织上。他的五言律诗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体制的变化。他的绝句直述胸怀,嫌没有余味;但那些描写片段的生活印象的,却也不缺少暗示的力量。他也能欣赏自然,晚年所作,颇有清新的刻划的句子。他又是个有谐趣的人,他的诗往往透着滑稽的风味。但这种滑稽的风味和他的严肃的态度调和得那样恰到好处,一点也不至于减损他和他的诗的身份。

④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没有一个诗人不发扬光大他的。古文家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像汉赋似的。他的诗逞才使气,不怕说尽,是“沈着痛快”的诗。后来有元稹、白居易二人在政治上都升沉了一番;他们却继承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他们开始将这种态度理论化;主张诗要“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嘲风雪,弄花草”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反对雕琢字句,主张诚实自然。他们将自己的诗分为“讽谕的”和“非讽谕”的两类。他们的诗却容易懂,又能道出人人心中的话,所以雅俗共赏,一时风行。当时最流传的是他们新创的谐调的七言叙事诗,所谓“长庆体”的,还有社会问题诗。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注释】①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杜甫一生执着追求的理想。②《沧浪诗话》说诗“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沈着痛快”。“优游不迫”就是“温柔敦厚”。沈着痛快,指诗深厚稳健,直率而无拘泥之态。“沈”同“沉”。

19.下面诗歌中,不能证明第②段画线句子所表达的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石壕吏》 B.《望岳》 C.《春望》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请从下面所学诗歌中任选一首来阐述“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这一观点。(2分)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春夜洛城闻笛》 C.《渡荆门送别》    

21.第④段“古文家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中的“造奇喻”让你想起《晚春》中的哪些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1分)

22.“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下面选项中,你认为哪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受到杜甫的影响?请选择,并联系其诗作说明理由。(3分)

A.王安石        B.陆游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3.不只读一本书是阅读,看一部电影、走一个景点、听一则故事……也是阅读。你有怎样的阅读故事?请以“我的阅读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64361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解决的问题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