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测试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学校开展“和文化”研学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演讲稿的节选,完成下面小题。(18分)
(1)和,是和睦,是真诚待人,不(甲) ;和,是温和,是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和,是和衷共济,是遵循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是中华文明的追求:(乙) 。
(2)“和”的思想丰富多彩。“① ,琴瑟友之”这是琴瑟和谐;“② ,潭影空人心”“③ ,落日故人情”是人与自然静谧祥和;“安得广厦千万间,④ ”是生活安定,家国和谐;“⑤ ,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老少相和,其乐融融;“⑥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知己和合,友谊永恒;“⑦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和而不流,品格高尚。
(3)“和”fù( )予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也孕育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fù予( ) 强词夺理( )
(2)填入语段(1)中横线甲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袖手旁观 B.挑拨离间 C.前呼后拥 D.目空一切
(3)修改语段(1)中画横线的病句。(写出修改意见即可,2分)
(4)填入语段(1)中横线乙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世界追求和平 ②家庭追求和睦 ③国家追求和谐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②③
(5)根据语境,在语段(2)中画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10分)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故/外户/而不闭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伐薪烧炭/南山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弗学,不知其善也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安求其能千里也/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八年级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完成任务。(6分)
(1)【选用标语】小语搜集到几则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请选择最喜欢的一则并简述理由。(2分)
A.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B.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C.各美其美,方有个性;美人之美,自能和谐
(2)【讨论规则】为规范班级讨论有序进行,营造和谐友善的议事氛围,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小组拟订了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根据小组的对话再补写两条。(2分)
组长:班级议事时,人人必须遵守沟通、信任、包容的处事原则。
小语同学:讨论问题时要①
小文同学:若意见不合、见解不同,要②
副组长:对!还加一条:商议、讨论班级事务时要以班级良性发展为共同目标,不能处处事事先考虑自己的得失。
(3)【探讨内涵】同学们根据之前搜集的有关“和”的词语,解读“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请你在横线上补充C同学的解读内容。(2分)
A同学说:“和”是“和煦”,是春风温暖,阳光明媚。
B同学说:“和”是“和平”,是百姓安居,世界太平。
C同学说:“和”是“ ”,是 。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面小题。(5分)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据史书记载,在杜甫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因此,当春雨在农耕时节悄然未临,作者就感到无限喜悦。
6.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歌内容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的第二节写村童抢掠茅草而去,表现了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
B.甲诗“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只是诗人由于屋漏更觉夜长。
C.乙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春雨”人的思想,因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
D.乙诗的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7.请根据你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① ② ③
(二)在“不平则鸣的韩愈”专题学习活动中,老师选择了韩愈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18分)
【甲】
题榴花①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注】①此诗题于作者好友张十一旅舍,此时作者和张十一都被贬谪。
【乙】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马说》)
【丙】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署,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 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节选自《旧唐书》)
8.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点明石榴花开的季节,“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既写了五月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也写了看花人的伤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写出了在石榴枝叶和花间还时不时看到石榴子长成的状态,有花有实,既体现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又写出了石榴花与石榴子相映成趣。
C.第三句写出石榴花的可爱,远离王孙贵族车马的干扰,诗人在幽静中独享自得之意,远离喧嚣官场的惬意,字里行间写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第四句写石榴花在空中翻转,纷纷散落在青苔上,有动有静,有形有色,与陶渊明的“落英缤纷”所描绘的状态和所表达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才美不外见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荣悴不易 (4)二人名位未振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而 观 诸 权 门 豪 士 如 仆 隶 焉 瞪 然 不 顾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12.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寂寞开无主”与韩愈《题榴花》中的哪一句表达的情感有相通之处?写出理由。(3分)
13.假如你是韩愈时代的宰相,看了韩愈以上诗文,赞同韩愈的观点,想做个好的“伯乐”,你打算怎么做?(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答题。(11分)
伯夷①颂
(唐)韩愈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②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③,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④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注】①伯夷:殷朝孤竹君之子,放弃君位隐居周山。曾阻止周武王伐殷纣王,殷亡,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阴山。②微子:殷纣王之兄。③宗周:即尊奉周的权威,承认周的统治权。④微:无,没有。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昭 乎 日 月 不 足 为 明 崒 乎 泰 山 不 足 为 高 巍 乎 天 地 不 足 为 容 也
15.参考方法提示,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17.“颂”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赞美歌颂。作者韩愈赞颂了伯夷什么样的精神和处世态度?请结合文本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四)名著阅读(6分)
17.下面是潇潇同学的读书摘抄卡,根据内容完成表格。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18.请你从下面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青春是一首歌,唱出了成长中的悲欢离合;青春是一首诗,写出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请以“我的青春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憧憬未来,你一定充满无限遐想……请发挥想象,以“青春的畅想”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有人说:“青春本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只有浴过火,才能成为真正的凤凰。”关于青春,你一定有很多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请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