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shòu yǔ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róng yù奖。②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③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④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瞭望( ) 缅怀(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shòu yǔ( ) róng yù( )
(3)文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并改正。(1分)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巷子里,有许多卖狗皮膏药的所谓医生,我们不要相信他们。
B.有关专家指出,喝鲜榨果汁并不是多多益善。
C.创业绝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我们要做好直面困难的准备。
D.班主任挑拨离间,他批评了犯错误的吕航同学,表扬了敢讲真话的冯宇博同学。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科学家需要什么特质?智力、毅力、勇气……但是这些都不算是科学家的 ,各领域的达人都需具备。好奇心才是科学家的专属特质。科学家的好奇心需要呵护、需要宽容,需要安定的环境让他们 地埋头钻研。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时候,人类并不知道有朝一日能够用来 太空甚至星际移民。艳羡诺贝尔科学奖的人们, 应该了解荣耀背后,是一颗颗帮助发现与创造的好奇心。
A.权利 趋之若鹜 探寻 也 B.权利 心无旁骛 探寻 也
C.专利 心无旁骛 探索 更 D.专利 趋之若鹜 探索 更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博会的交流价值,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与观念上,更体现在商品、技术和金钱上。
修改:将“思想、文化与观念”与“商品、技术和金钱”互换位置
B.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完好的遗桥了。
修改:去掉“完好”
C.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修改:在“献爱心”后加“的号召”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修改:删去“为”
5.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也不仅仅因为它获得过茅盾文学奖。
②它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意义何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③《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很适合青少年读的书,不仅仅因为它是作者路遥的呕心沥血之作。
④更因为书中描写的个人奋斗和自我精神追求,充满了正能量。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
6.下面是“赏金陵折扇,探非遗之美”活动的开场白,其中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金陵折扇是古代文人的身份象征,品质高雅、古朴稳重,彰显金陵非遗之美。①金陵折扇制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的劳动,民间制扇人,工于扇骨雕镂,精于扇面书画。②小小折扇承载着三千年的历史文化。③让我们拉开活动序幕,瞻仰古代文人的生命格调,探寻金陵折扇的魅力吧。
A.第①句,句子的主干是“折扇制作是劳动”。
B.第②句,句子中“折扇”作主语,“承载”作谓语。
C.第③句,这句话是祈使句。
D.第③句,句子中的“生命格调”和“金陵折扇”都是偏正短语。
7.下列各项表述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大制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讲。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C.《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是王选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课文节选的是第六个抉择的部分。
D.《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作者顾拜旦是法国 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8.名著阅读(5分)
(1)以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保尔救了被捕的阿尔焦姆,但由于维克多的告密,保尔因此被关进了监狱。
B.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贵族家庭的女孩儿;在达雅家中,保尔没能成功鼓动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但引导达雅加入了苏维埃。
C.小说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格言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D.保尔的英雄主要表现在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上。
(2)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学校将举行读书演讲比赛,请依据下面的材料,确定一个演讲标题。(2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的是保尔·柯察金在经历了战争之后,虽然身体残疾、双目失明,但仍然坚强生活,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并创作出了优秀小说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向保尔学习,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未来优秀的接班人。
演讲标题:
9.班级开展以“励志讲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完成以下任务。(8分)
【材料一】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就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项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节选自《最后一次讲演》)
【材料二】“亲爱的同志们!”他的声音是平和的,但是却掩盖不了他内心的激动。
“朋友们,现在我们又回到你们中间,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上了,回到这里,我感到非常幸福。在这里,我看见许多老朋友。在奥库涅夫那里我看了不少材料,知道咱们索洛缅卡区增加了三分之一的新团员,铁路工厂和机车库的工人也不再偷偷做私人打火机这类私活,而且从废车堆里拖出一些已经报废的火车头并进行彻底修理。所有这些都是表明我们国家正在复兴,正在强大起来。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大有作为的。朋友们,难道我能在这样的时候死去吗?”说到这里,他的两眼闪闪发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阅读完材料,请帮小文同学补全表格内容,深入学习演讲。(3分)
(2)励志人物故事很多,材料二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身上凝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奋勇前行,请简要概述其精神品质。 (2分)
(3)关于成功大家认知各不相同,请依据下图并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要阐述你的认识。(3分)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12分)
【甲】
节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予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予,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②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乙】
①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丁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②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③那一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刻应该休息了。但是比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几个月以来使比埃尔和玛丽入迷的镭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节选自《美丽的颜色》
10.根据内容填空(4分)
这两段话分别描述了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视角。甲段作为一篇大会上的演讲稿,作者重在 ,强调了 ,乙段则主要通过记叙、 等表达方式,展现居里夫妇 。
11.甲段举了中国学生大都功课很好却轻视实验的例子和自己到美国念物理时吃的苦头,目的是为了阐明 ,从而论述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2分)
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13.结合两篇文章,说说今天的学生应该怎样做研究?(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14分)
材料一:
孙绍振在《演讲的现场感和互动共创——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个案》指出:“许多教案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不懂散文与演说、朗读与演讲的起码区别。”而这个起码区别,首先就是演讲的现场感和互动共创。
如前所述,演讲词的特点之一即对象感和现场感相结合,这就要求师生在演讲词阅读鉴赏教学中,必须还原演讲现场。因为,所有的演讲词(演讲记录稿),“严格说来”,“都很难准确传达演说者的真实意图”。完全还原事实上办不到,但是,仍然可以“在某些程度上复原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演说现场”。教师自然应该努力返回历史现场,不仅以“在场”的“听众”身份,聆听深味每一个细节,而且以“不在场”的“读者”身份,细读品咂文本与现场的距离、差异,为真设计、真教学奠定基础。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力还原演讲现场,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最大限度地抵近、领会演讲者的本初的真实意图。
节选自杨益斌《演讲词阅读鉴赏的教学》
材料2: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如果把演讲活动从演讲者萌发演讲动机开始,到演讲产生一定影响或达到一定的目的为止,看成一个信息活动的完整过程,那么,这个全过程实际上可归纳为以下五个环节。如图表示。
节选自《演讲学》
材料3: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
②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③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④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⑤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节选自《最后一次讲演》
材料4:
①诸位毕业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
②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③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打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④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⑤学问便是铸造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掉了你们自己。
⑥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节选自胡适《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14.对以上材料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还原演讲现场,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才能领会演讲者的本初的真实意图。
B.演讲者通过口语和体态语的媒介将演讲信息传达给听众,从而对听众产生单方面影响。
C.演讲要有针对性,要做到“心中有听众”,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D.演讲要精心设计结束语,好的结束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将思考引向深入。
15.胡适的毕业赠言流传至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材料四,完成表格内容。(6分)
16.下面是语文课上对于《最后一次讲演》这篇文章的选段应该怎样朗诵展开的讨论。结合材料一、材料三补全讨论内容。(6分)
(三)阅读《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完成下面小题。(14分)
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王尘子
①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强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冬奥建设者倾力打造巧夺天工、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办赛人员严谨专业完成赛事组织工作,医疗防疫人员守护参赛各方健康,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暖心服务。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赛场上勇夺冬奥会9枚金牌、15枚奖牌和冬残奥会18枚金牌、61枚奖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广大冬奥参与者用实际行动彰显出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的使命担当。
③自信开放,就是坚持雍容大度、开放包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颁奖时刻,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托起宛如同心圆玉壁的冬奥奖牌,古老文明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从服饰到配乐,从竞技到颁奖,文化之美与运动之美在冬奥赛场竞相绽放。从可爱憨厚的“冰墩墩”“雪容融”,到大街小巷处处装点的中国结、红灯笼,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折射出中国人民的自信,诠释着中华文化雍容大度、开放包容的独特魅力。
④迎难而上,就是坚持苦干实干、坚韧不拔。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面临疫情的严峻挑战,也面对国际格局演变带来的体育政治化逆流以及种种新问题、新情况。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广大参与者始终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百折不挠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为了胜利勇往直前。
⑤追求卓越,就是坚持执着专注、一丝不苟。从申办、筹办再到成功举办,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在冬奥会中落地,让“科技冬奥”从愿景走进现实。冬奥建设者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精心规划设计,精心雕琢打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用中国智慧、中国速度打造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
⑥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世界各国绝不是孤立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同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加强合作、同舟共济是唯一正确出路。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更是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
⑦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进伟大事业。在北京冬奥精神的激励下,全国各族人民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努力奋斗。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论点的?(4分)
18.第②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9.下面这则材料作为②-⑥段中哪一段的论据最合适?为什么?(3分)
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20.阅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弘扬北京冬奥精神。(4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1.请从下列两个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写作。
文化是什么? 梁晓声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所谓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文化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民主和谐、诚信文明是一种社会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一种校园文化,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是一种班级文化,团结协作、质量至上是一种企业文化,登山临水、寻奇探胜是一种旅游文化,尚左尊东、以酒会友是一种餐桌文化……大到社会国家、各行各业,小到祖孙三代、数口之家,都有各自特定的文化。
任务A:以“家风”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描述展现你家的家庭文化。
任务B:以“家风”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倡导健康积极的家庭文化。
要求:
(1)选择一个写作任务,题目自拟。
(2)文体特征鲜明,思想内容健康,不得套作、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