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化学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化学D(1)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面向九年级学生,包含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和综合题。试卷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溶液的知识以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技能。

所涉及的知识点

试卷考察了学生对于物质分类、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分子概念、化学方程式书写、溶液知识以及实验操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九年级化学D(1)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l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 =12 Ar(O)=l6 Ar(Fe)=56

Ar(Mg)=24 Ar(N)=14 Ar(Al)=27 Ar(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软水 B、煤、石油 C、金刚石、干冰 D、大理石、天然气

2.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同学认为该红色物质可能象红色石蕊试液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该同学的看法,应属于科学探究中 ( ) (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3.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木炭放入冰箱除去异味 B、食品过保质期, 已部分变质了

C、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淋雨后, 自行车生锈了

4.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以下是四个药品橱柜存放的药品。实验室新购进一瓶锌粒,应存放于 ( )

A B C D

5.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 (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很小

6.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

7.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3H5N3O9 + 5O2=12 A +12CO2 +10H2O,则A的化学式是 ( )

A、N2O B、NO、NO D、N2

8.下图分别表示四种化学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9.翡翠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翡翠的主要成份是硬玉[化学式为NaAl(Si2O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翡翠是一种纯净物 B、硬玉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硬玉含有10个原子 D、翡翠仅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组成

10.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应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金属或合金 B、化合物 C、氧化物 D、非金属

11.现有锌、铜、银三种金属,为测定其活动性顺序,可选择的一种试剂是 (  )

A、稀硫酸 B、硫酸锌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硝酸银溶液

12.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会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它的分子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6:8:2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D、它的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4:1

13.在CO、CO2、SO2三种气体中,它们的共同点是 (  )

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

1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依次通过右图所示的装置,测得两装置的质量均增加,则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甲烷

B、可能只有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D、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1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

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16. 在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和四氧化三铁(Fe3O4)这三种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

A、Fe3O4、Fe2O3、FeO B、FeO、Fe3O4、Fe2O3

C、FeO、Fe2O3、Fe3O4 D、Fe2O3、Fe3O4、FeO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17.氧化钠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Na2O + H2O 2NaOH。在NaOH的饱和溶液中, 投入一小块Na2O固体, 充分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 恢复至原来温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 B、溶液中NaOH的溶解度不变

C、溶质的质量不变 D、溶剂的质量不变

18.右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某同学对瓶中液体是什么物质作了

如下猜想,你认为她的猜想合理的是 ( )

A、石灰水 B、双氧水 C、盐酸 D、碳酸

19.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Fe→FeSO4 B、CO2 →H2CO3

C、CaCO3→CO2 D、CaCO3→CaCl2

20.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放置在两只烧杯中,向其中分别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21.(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请从“A.干冰、B.氮气、C.氢气、D.石油、E.碳酸钠、F.氢氧化钠、G.甲烷”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被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是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3)常用的纯碱是指 ;(4)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

(5)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22.(4分)结合图1和图2回答问题:

①在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

中的溶解现象如图1所示,要使剩余的甲固体

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 或 。

②图2中a、b分别表示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表示的

是 (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23.(3分)学完溶液知识后,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小明和小刚合作分别做了几个家庭实验。

①小明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和水进行实验:观察到在相同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难溶于水,也难溶于植物油。

从这一实验得到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有关。

②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你认为小刚在选择溶剂、溶质种类与小明相同的前提下,还需要控制实验条件是 。

③小明记录实验现象时,不小心衣服上沾了圆珠笔油。小明立即用水去洗,但怎么也洗不掉这些斑点。你认为小明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24.(5分)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有益人体健康。茶多酚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热水,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可简述为:

(1)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名称:操作①     ,操作② 蒸发。

(2)上述叙述中茶多酚的物理性质是 ,

化学性质是 。

(3)保存茶多酚晶体时应注意              。

25.(5分)工业上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为主要原料可以制取B和G,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D、G为单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工业上制取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B 、G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           ;

反应③             ;

检验气体C            。

26.(7分)实验室里需要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用的仪器,除药匙、纸片、试剂瓶、托盘天平(附砝码)及标签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②配制时需要用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为1g/cm3);

③配制过程中量取水时,若仰视量筒刻度,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溶液配好后,发现其他步骤全部正确,但称量时只在药品处放了一张小纸片,砝码处忘记放纸片,实验结果将 ;

④在上述配制的5%的氯化钠溶液里再加入10g蔗糖,完全溶解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9分)

27.(6分)如果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你将如何处理?

(1)粗盐提纯时,经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

(2)不小心把稀盐酸沾在手上      ;

(3)酒精灯不慎打翻,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    ;

(4)制取气体的装置漏气 ;

(5)固体物质溶解较慢 ;

(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防止固体进入导管 。

28.(4分)根据右图及有关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弹簧夹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

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

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

或“无法确定”) 。

判断理由 。

(2)关闭图B装置中弹簧夹a后,开启分液漏斗的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是: 。

29.(9分)(1)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际上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 没有发生改变, 也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镁带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其固体质量变化

可用图一表示,则:M2与M1质量差表示的质量是

(填序号):

A、生成MgO的质量; B、Mg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 D、多余的O2的质量。

(3)小凤同学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镁点燃后的实验现象如图二,镁完全燃烧后,称量石棉

网上留下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镁带质量还轻(只考虑氧

气参加反应),联系实验过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4)小凤又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于是她迫不及待地做起了这个实验(如图三),将镁条点

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

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

①根据这个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这个实验还引发了我们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了新的发现。你认为新的发现是 (填序号):

A、在一定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也能支持燃烧;

B、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C、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

30.(11分)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短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

(注: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猜想与假设]:猜想1:在常温下能反应;

猜想2:在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猜想3: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反应。

[实验与事实]

操作1: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浓硫酸,无明显现象;

操作2: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生成,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操作3: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发现该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操作4:立即停止加热;

操作5:将试管中的残液慢慢倒入少量水中,溶液呈蓝色。

[结论与解释]

(1)由以上探究可知猜想    正确的(填序号);

(2)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SO2,立即停止加热是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SO2;

(3)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只有SO2和CuSO4。

[反思与评价]

(1)操作5中,从安全角度考虑  将水倒入剩余的残液里(填“能”或“不能”)。

(2)探究结论中对产物只有SO2和CuSO4的判断是否正确 ,理由是 。

[拓展与应用]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同学们又设计了两个利用废铜屑、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

甲方案:利用废铜屑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CuSO4;

乙方案:在加热条件下将废铜屑在空气中氧化成CuO,再将CuO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uSO4。

请你从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进行评价,较好的方案是 ,理由是 、 (只要答两点)。

[分析与计算]现有含杂质的废铜屑,如果按乙方案制取硫酸铜,反应后得到硫酸铜(CuSO4)的质量为,通过计算回答,原废铜屑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加反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 CuSO4+H2O)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8560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