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 > 数学

第3课时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运用

试卷简介

这份试卷主要围绕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展开,涉及基础题、中档题和综合题。基础题考察学生对菱形的基本性质及判定方法的理解;中档题则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综合题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结合多个知识点来解答问题。试卷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对菱形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所涉及的知识点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包括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四边相等以及利用角平分线、中位线等性质判断和构造菱形。

第3课时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运用

基础题

知识点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运用

1.如图,添加下列条件仍然不能使□ABCD成为菱形的是(  )

A.AB=BC B.AC⊥BD

C.∠ABC=90° D.∠1=∠2

2.如图,在□ABCD中,AC平分∠DAB,AB=2,则□ABCD的周长为(  )

A.4 B.6

C.8 D.12[来源:Zxxk.Com]

3.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16,∠ABC=120°,则AC的长为(  )

A.4 B.4

C.2 D.2

4.如图,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四边形EFGH,要使四边形EFGH为菱形,应添加的条件是(  )

A.AB∥DC B.AB=DC

C.AC⊥BD D.AC=BD

5.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若AE=4 cm,那么四边形AEDF周长为(  )

A.12 cm B.16 cm

C.20 cm D.22 cm

6.如图,在△ABC中,AB<BC<AC,小华依下列方法作图:①作∠C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D;②作CD的中垂线,分别交AC,BC于点E,F;③连接DE,DF.根据小华所作的图,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四边形CEDF为菱形   B.DE=DA[来源:Zxxk.Com]

C.DF⊥CB    D.CD=BD

7.(丹东中考)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是6和8,则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

8.(淄博中考)已知□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D成为一个菱形.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9.(泸州中考)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3,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4和2,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

10.如图,在△ABC中,AB=BC,D、E、F分别是BC、AC、AB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BDEF是菱形;

(2)若AB=10 cm,求菱形BDEF的周长.

中档题

11.(兰州中考)如图,菱形ABCD中,AB=4,∠B=60°,AE⊥BC,AF⊥CD,垂足分别为E、F,连接EF,则△AEF的面积是(  )

A.4 B.3 C.2 D.

12.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5,AC=6.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求△BDE的周长.

[来源:学&科&网Z&X&X&K]

13.(贵阳中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D,E分别为AB,AC边的中点,连接DE,将△ADE绕点E旋转180°得到△CFE,连接AF,CD.

(1)求证:四边形ADCF是菱形;

(2)若BC=8,AC=6,求四边形ABCF的周长.

综合题

14.(临沂中考)对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叠,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对折,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MN,展开;

第二步:再一次折叠,使点A落在MN上的点A′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E,同时,得到线段BA′,EA′,展开,如图1;

第三步:再沿EA′所在的直线折叠,点B落在AD上的点B′处,得到折痕EF,同时得到线段B′F,展开,如图2.求证:

(1)∠ABE=30°;

[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

(2)四边形BFB′E为菱形.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B 6.A 7.20 8.AC⊥BD或AB=AD等 9.4 

10.(1)证明:∵E、F分别是AC、AB的中点,

∴EF=BC,EF∥CB.

又∵D、E分别是BC、AC的中点,

∴DE=AB,DE∥AB.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又∵AB=BC,

∴EF=DE.

∴四边形BDEF是菱形.

(2)∵F是AB的中点,

∴BF=AB.

又∵AB=10 cm,

∴BF=5 cm.

又∵四边形BDEF是菱形,

∴BD=DE=EF=BF.

∴四边形BDEF的周长为4×5=20(cm).

11.B 

12.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5,AC=6,

∴AO=AC=3,且AC⊥BD.

∵OA=3,AB=5,

∴BO==4.

∴BD=8.

∵DE∥AC且AD∥CE,

∴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

∴DE=AC=6,CE=AD=5.

∴BE=10.

∴△BDE的周长为6+8+10=24. 

13.(1)证明:∵△ADE绕点E旋转180°得到△CFE,

∴AE=CE,DE=EF,即AC与DF互相平分.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D,E两点分别为AB,AC边的中点,

∴DE∥BC.

又∵∠ACB=90°,

∴∠AED=∠ACB=90°,即DF⊥AC.

∴四边形ADCF是菱形.

(2)在Rt△ABC中,BC=8,AC=6,

∴AB===10.

又∵点D是AB边的中点,

∴AD=AB=5.

∵四边形ADCF是菱形,

∴AF=FC=AD=5.

∴四边形ABCF的周长为AB+BC+CF+AF=10+8+5+5=28. 

14.证明:(1)∵第二步折叠,使点A落在MN上的点A′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E,

∴∠AEB=∠A′EB.

∵第三步折叠,点B落在AD上的点B′处,得到折痕EF,同时得到线段B′F,

∴∠A′EB=∠FEB′.

∵∠AEB+∠A′EB+∠FEB′=180°,

∴∠AEB=∠A′EB=∠FEB′=60°.

∴∠ABE=30°.

(2)∵∠A′EB=∠FEB′=60°,EB′∥BF,

∴∠A′EB=∠FEB′=∠BFE=∠EFB′=60°.

∴△BEF和△EFB′都是等边三角形.

∴BE=BF=EF=EB′=FB′.

∴四边形BFB′E为菱形.

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无限免费下载试卷
Word文档没有任何密码等限制使用的方式,方便收藏和打印
已有人下载。
×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扫描公众号,私信暗号:47325 获取网盘提取码
前往网盘下载
点击下载文档
还需要掌握